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及临床研究 收藏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及临床研究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及临床研究

作     者:孙秋望月 叶金海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会议名称:《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会议日期:2018年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关 键 词: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腓肠内侧穿支皮瓣 

摘      要:研究目的:通过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探讨制备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合理性及稳定性;并对临床上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供区及受区的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随访,评价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6例中国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记录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及股前外侧穿支的数目、分布、部分层面血管外径及各段血管长度;同时选择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皮瓣面积3cm×4cm~6cm×8cm,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观测皮瓣存活情况,受区臃肿度及供区功能恢复术后吞咽及语言功能情况。研究结果:6例下肢标本共测量记录到腓肠内侧动脉穿支14支,平均2.3支。小腿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平均距腘皱褶下缘9.15±4.05cm,距后正中线2.82±0.91cm,源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2.11±0.17mm,血管蒂总长度平均为12.61±3.15cm;16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2例发生血管危象并坏死,2例失访,术后随访10~47个月(平均24个月),其中例皮瓣移植发生血管危象病例未纳入随访。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存活率较高,供区影响小,组织量适中,受区外形不臃肿,质地、弹性良好,吞咽、语言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研究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穿支数目及分布稳定,血管蒂长度及管径完全满足游离皮瓣移植要求,供区影响小,组织量适中,皮瓣受区不臃肿,结合其解剖稳定性,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中小型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选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