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渤中19-4地区明化镇组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分析 收藏
渤中19-4地区明化镇组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分析

渤中19-4地区明化镇组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分析

作     者:尹楠鑫 徐怀民 尹志军 李明映 何康 贾海松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 

会议名称:《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会议日期:2012年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关 键 词:明下段 浅水三角洲 沉积相 储层 砂体 

摘      要:渤中19-4地区自1998年开始相继发现了渤中25-1油田、渤中19-4油田和渤中26-3油田,该区石油地质储量可观。其地理位置处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构造上位于渤中凹陷、沙南凹陷、黄河口凹陷三大生油凹陷汇集处,与沙垒田凸起、渤南凸起、埕北凸起相邻,隆凹相间、源储配置,成藏条件十分优越。研究区钻遇的地层由下至上包括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纪馆陶组、明化镇组和第四纪平原组。勘探开发证实明化镇组明下段为其主力产油层之一,其地层厚度为800m左右。但因对该目的层段沉积体系的演化及储层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油田的增储上产。前人研究表明明下段形成于湖盆坳陷萎缩期(李思田,潘元林等,2004)。通过分析沉积岩岩石成分和结构特征、泥岩颜色(红棕色、黄棕色到灰绿色的交替变化)、沉积构造(底部见冲刷面)、岩相组合以及地震剖面中的叠瓦状前积特征等沉积相标志,并结合研究区古地貌特征,确定了渤中19-4地区明化镇组明下段属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环境,水深是浅水三角洲的重要控制因素(Donaldon A C,1974)。馆陶组沉积时期,研究区的准平原化作用将低洼区填平补齐,盆地底部坡度平缓,构造稳定,沉降缓慢,浅水湖泊水域面积大。到明下段沉积时期,浅水三角洲平原向前推进,河流水体能量减弱,沉积物基本上在分支水道中沉积下来,其岩性主要以中、细砂岩为主,发育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等,河道底部常见冲刷面,测井曲线形态以钟形、箱形为主。而河道间主要为泥炭沼泽,岩性以深色泥岩为主,无明显层理特征,测井曲线形态近平直或微齿化,偶见洪泛期沉积的薄层细、粉砂岩。浅水三角洲前缘在进积过程中,因湖泊水体的密度小于携砂河水的密度,携带沉积物的河流水体以底流形式将沉积物搬运到河口以外的湖区;由于河流与湖浪的共同作用,早期沉积的河口坝被进积的水下分流河道所侵蚀、切割,难以保存,加之浅湖水体能量弱,所以浅水三角州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且延伸距离远,河口坝则欠发育。水下分支河道砂体也是以中、细砂岩为主,层理类型以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为主,测井区线形态以钟形、箱形以及两者的组合形。此外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扩展化及水流分散后呈面状流的原因,加之河口坝的改造,水下分流河道末端易形成连续分布的席状砂,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电测曲线表现为指状形态。明下段湖盆水体浅,不存在半深湖—深湖区域,所以前三角洲沉积以浅湖泥为主,层理类型以块状层理为主。泥岩中还见褐煤、碳化植物碎片、黄铁矿并含广盐性生物化石及钙质团块。总体来讲,研究区的明下段砂体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并且平面上砂体分布均匀、稳定,垂向上河道间沉积是沉积主体,呈现泥包砂的总体形态,砂体呈透镜状,连通形态多呈单边式和孤立式。储层以河流砂体为主,物性条件好,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