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区域空气监测与研究中心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
会议日期:2005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摘 要: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研究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研究话题。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气溶胶云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长期稳定存在气溶胶云,重污染区偏于珠江口以西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恶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 该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灰霾天气显著增加,其中有3次大的波动,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相伴随的粉尘污染、硫酸盐加粉尘污染、光化学过程的细粒子加硫酸盐加粉尘的复合污染时期。雾和轻雾造成的低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没有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或经济发展影响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其波动主要反映了气候波动固有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珠江三角洲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关系比较大,PM10有一半月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150 ug/m3),而PM2.5月均值全部超过美国国家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65 ug/m3),尤其是10 月至次年1月的月均值浓度几乎达到标准限值的1倍,细粒子浓度甚高。另外PM2.5占PM10的比重非常高,可达 58.77%,尤其是旱季比雨季更高。因而在珠江三角洲的气溶胶污染中,主要是细粒子的污染。和15年前的资料相比较,细粒子在气溶胶中的比重有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