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肝方对肝硬化腹水No及ET-1调节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二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
会议日期:2008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摘 要:目的:探索健脾益肝方(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作用机制,为临床上运用健脾益肝方(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2006年3月 -2007年10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患者,诊断为脾虚湿盛兼血瘀证型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的合格受试者4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0 例。对照组以西医基础治疗为主,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肝方汤剂(五爪龙 30g、白术30g、白背叶根30g、猪苓15g、田基黄20g、茜草15g 等),每日1剂,治疗3 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腹围,主要症状,肝功能,肝、脾、腹水 B 超结果, 外周血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结果:从临床总疗效来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NO、ET-1含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外周血中 NO、ET-1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臌胀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虚失运、水湿难化、湿邪与瘀血交阻,终致水湿内停。本方(健脾益肝方)以岭南特色中草药为主,集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祛湿、理气和胃功效于一体,分别从治(脾)气、治(瘀)血及治水(湿)入手,环环相扣,配伍得当,以扶正固本为主,化瘀祛湿与扶正补虚并举,可明显改善脾虚湿盛兼血瘀证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并能下调患者外周血 NO 及 ET-1的含量,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肝、脾两脏大小及门静脉与脾静脉内径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