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淮河流域大洪水年致洪暴雨气象成因与洪水分析 收藏
淮河流域大洪水年致洪暴雨气象成因与洪水分析

淮河流域大洪水年致洪暴雨气象成因与洪水分析

作     者:程兴无 柴化全 张晓红 梁树献 黄春生 高飞 刘小虎 

作者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安徽蚌埠市气象局 安徽蚌埠市气象局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安徽蚌埠市气象局 安徽蚌埠市气象局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会议名称:《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会议日期:2004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关 键 词:致洪暴雨 天气成因 洪水特征 

摘      要:1954年、1991年和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流域性的大洪水,本文利用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了大洪水期间的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及与天气影响系统间的关系。根据致洪暴雨的定义,一般暴雨或汛期的首场暴雨并不一定能致洪,致洪因子主要是强降水的历时、面积和降水总量,洪水的发生与前期江河的底水关系很大,底水高,一般暴雨即可引发洪水。前期如果很旱,底水低,一到二场暴雨只能起到底水作用,而达不到致洪的效果。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暴雨是导致淮河洪水的主要原因,分析得出3年中主要致洪暴雨过程分别是:1954年7月2日到8月6日,1991年6月11~15日、6月30日~7月11日、8月8~12日,2003年6月30~7月5日、7月8~12日、7月14~25日。通过对致洪暴雨过程的气象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梅雨期的长短,不但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伸入大陆脊线位置以及中高纬度建立稳定的阻塞高压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江淮梅雨期出现的强降水都是多个天气影响系统叠加的结果。虽然造成致洪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冷空气,但在3年洪水期间,天气系统的高低层配置不同,西南低空急流的厚度也不一样,双层切变线的持续时间长短不同。欧亚中高纬度阻塞形势不同,副高的强弱、脊线位置不同。因而,致洪暴雨的落区、暴雨的中心轴线3年有所区别,导致的洪水类型也不一样。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