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眶内侧壁截骨内移结合眶外侧壁medpor填充治疗眶距增宽症 收藏
眶内侧壁截骨内移结合眶外侧壁medpor填充治疗眶距增宽症

眶内侧壁截骨内移结合眶外侧壁medpor填充治疗眶距增宽症

作     者:张超 滕利 靳小雷 徐家杰 卢建建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二科 

会议名称:《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

会议日期:2010年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关 键 词:眶距增宽 medpor眶内壁截骨 

摘      要:眶距增宽症(orbital hypertelorism)是指两眼眶间骨性距离过度增宽的一种疾病,是一种严重的颅面部畸形。此病只是一种临床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颅面部畸形,它出现在许多类型的颅面部畸形中,如在Tessier颅面裂的分类法中的0,11,12,13和14型颅面裂以及Apert综合征和Crouzon综合征等都可以出现眶距增宽的症状。眶距增宽症由DevidGreig于1924年提出并命名。1968年法国整形医师PaulTessier首创了眶距增宽矫正术,即由颅内外联合径路的眶距增宽矫正术,但由于手术创伤大,且截骨限于眶缘,未对眶缘深部的内侧壁进行截骨处理,所以术后容易出现出血、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问题。在此后的40年里,随着颅颌面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眶距增宽症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被改进。目的:通过对眶周软组织进行充分剥离松解,对眶内侧壁进行充分的截骨压缩,在眶外侧壁填充人工材料medpor的方法,达到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目的。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此方法对两例眶距增宽患者进行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两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年龄分别为18岁和20岁,不合并颅面外科其它畸形。手术方式均采用眶内侧壁截骨缩窄,眶外侧壁medpor填充,眶距增宽矫正术。术前测量IOD分别为40mm和46mm。内眦间距分别为5.5cm和6.0cm。结果:两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伤口愈合佳,未出现感染,视力减退等并发症,术后眼球动度良好,medpor植入体稳定,未出现排异,感染及外露等情况。术后测量IOD分别为28mm,30mm,外观改善良好。结论:眶内侧壁截骨内移,眶外侧壁medpor植入填充,眶距增宽矫正术的手术方式是对传统的眶内侧壁截骨的手术方式的改良,其不同之处一方面是人工材料medpor的引入;另一方面是对眶内侧壁以及眶周软组织(包括内外眦韧带)的手术处理。Medpor应用于颅颌面外科已经有20几年的历史,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和其它植入材料相比,medpor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眶内侧壁的截骨除了保留中央骨条外,主要还是在不损伤视神经和泪囊的前提下,对筛板进行充分的截骨与压缩,为眼球内移提供充分的空间。08-09年间,我们应用此方法对两例病人进行眶距增宽矫正术,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手术效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