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孤独症初中生同伴关系研究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马书采;白靖宇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9[教育学-特殊教育学]
摘 要:随班就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融合教育实践模式。近年来研究显示,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在普通学校面临适应难题,主要体现在学业成绩落后和同伴关系不良两方面。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理解和支持孤独症学生的学校融入提供了重要参考。同伴关系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能促进其学校适应和自身成长。对于随班就读孤独症初中生而言,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实现全面发展。 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在孤独症初中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的环境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并结合观察法、访谈法等质性研究方法,调查他们的同伴关系现状。研究聚焦于友谊关系和同伴接纳这两个核心内容,剖析他们在同伴互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以期能够揭示影响他们同伴关系的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有效的策略,促进随班就读孤独症初中生同伴关系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孤独症初中生对友谊理解较好,但友谊互惠性欠缺。(2)普通同学对孤独症初中生的同伴接纳处于中度程度。具体表现为:在群体水平上,孤独症初中生在班级虽处于边缘地位,但与班级社会网络中的核心人物联系密切度大于普通同学;在接纳态度上,普通同学对其总体保持中立偏积极;普通同学对孤独症初中生在接纳行为表现上普遍较为积极,但消极社会网络关系中的核心人物对其在接纳行为上表现消极。(3)孤独症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受家长、教师和孤独症初中生个体特征三方面的影响。 最后,根据随班就读孤独症初中生同伴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建议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以行为干预为基础,重视内在感受的表达;二是开展父母教育,发展社交能力;三是创设接纳环境,实行同伴帮扶策略;四是重视家校合作,推动同伴关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