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11世纪西藏中部泥塑遗存研究 ——以聂塘卓玛拉康为中心 收藏
11世纪西藏中部泥塑遗存研究 ——以聂塘卓玛拉康为中心

11世纪西藏中部泥塑遗存研究 ——以聂塘卓玛拉康为中心

作     者:拉巴郑堆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夏吾卡先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7[哲学-宗教学] 

主      题:11世纪 西藏中部 聂塘卓玛拉康 泥塑遗存 

摘      要:11世纪,西藏中部在经历了自吐蕃覆灭以来长期的政治动荡后,社会局势逐渐趋向平和。而随着佛教戒律传统在西藏中部的再度复兴,卫藏社会进入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塑的关键阶段。在政治上,吐蕃王室后裔及没落贵族势力、新兴地方势力以支持佛教的传播的各种举措,进一步巩固和恢复自身势力。在经济结构上,随着佛教的传播,新兴地方领主和僧团势力逐渐掌握社会经济权力,使卫藏社会逐步转向封建领主经济制度。在文化,随着佛教的复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大规模建寺活动的开展,佛教艺术在西藏中部迎来了从复兴到相对繁荣的一个时段。 鉴于11世纪作为西藏中部佛教艺术重塑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本研究聚焦于该时段现存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泥塑遗存为对象,并以聂塘卓玛拉康这一拉萨河谷保存完好的泥塑造像为中心。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试图勾勒11世纪西藏中部佛教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本研究除绪论外,正文共由四个章节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由选题依据和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评述、研究方法及研究范畴及相关概念界定等组成。 第一章叙述了11世纪西藏中部的历史背景,包含政治背景及宗教背景两部分。政治背景中主要梳理了西藏中部的吐蕃后裔势力、新兴势力及第巴势力。宗教背景中,一是对后弘期纪年的厘定及其概念做了探讨,二是以“东传戒律、“阿底峡的入藏两个侧重点,叙述了11世纪西藏中部佛教发展的概括。以宏观了解社会政治和佛教戒律传统对这一阶段卫藏艺术的影响。 第二章主要梳理了聂塘及卓玛拉康历史,由“拔(Bra)热(Rag)、直( Bri)、玛(s Ma)及11世纪聂塘的历史和“聂塘卓玛拉康的历史沿革两节构成。其中第一节中,一是对聂塘地名及早期历史地理做了探讨。二是对拔热、直及玛四系的建寺传法活动做了摘译,并对相关地名和寺庙做了考证。第二节中,一是对卓玛拉康的始建者做了考证。二是对卓玛拉康建筑的空间布局及魏文研究员对其做的复原构想做了探讨。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卓玛拉康泥塑造像的综合研究,其中一是对泥塑遗存的调查,二是对其风格的考察、三是泥塑遗存身份的再识别,四是其泥塑遗存的年代及塑像师的身份考证。 第四章对卓玛拉康佛塔遗存进行了测绘及风格溯源和与同期佛塔遗存的风格对比。 第五章主要以西藏中部及南部现存的部分早期泥塑遗存为对象,从风格、题材及技艺等方面与卓玛拉康做了对比研究。具体为吉如拉康、艾旺寺及提吉寺的泥塑遗存。通过比较研究,揭示该时段卫藏艺术遗存间的区域交流和共性,进一步契合这种共性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和宗教背景。 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研究的主要价值和收获做了总结和余论。即11世纪作为西藏佛教复兴的初期,亦是卫藏本土艺术重塑的关键阶段。该时段西藏中部艺术的复兴与卫藏十人及其子弟引领的“东传戒律传播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