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研究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高布权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30504[法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 要: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套行之有效且科学的价值体系,以科学的理论和最高形式的精神指引,引领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民主政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在这一过程凝结成为无数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信仰。马克思主义以现实的社会存在为基本立足点,通过完全的社会实践,以合乎规律的方式改造客观世界,把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客体,信仰主体矢志不渝的信服马克思主义所描绘的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不断向最终形态的共产主义社会靠拢。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的初始过程,丰富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与边区建设的过程,成熟于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面建设的新时期。由此,马克思主义信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投身于社会革命、改革和开放的洪流中,涌现了一批批甘于奉献、舍生忘死的坚定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青年拥有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活跃的思想观念,他们接受能力高、学习能力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利益分化严重以及国外意识形态渗透,中国青年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客观社会环境,如何让当代青年在纷繁芜杂的意识思潮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回望历史,这一答案可以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边区青年进行系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丰富历史经验找到。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比较分析法,对延安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内容、方法、历史效果以及当代启示展开了分析与思考。首先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信仰具体的概念以及归纳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引出对青年群体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必要性。在这基础上,对延安时期客观环境与青年思想意识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群体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工作是在物质困难但抗战热情高涨的现实条件中开展的。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集中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所在的青年群体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通过理论总结与历史分析从而得出历史效果。 最后,本文将延安时期对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历史经验与新时代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并立足社会实际,提出如何对新时代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以及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青年群体深度认同的建议,分别为: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信仰培育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化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增强融合传播,拓展信仰培育多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