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传统街巷消极空间改造策略研究 ——以重庆安富... 收藏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传统街巷消极空间改造策略研究 ——以重庆安富...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传统街巷消极空间改造策略研究 ——以重庆安富陶宝古街为例

作     者:邱俞皓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川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主      题:环境行为学 传统街巷 消极空间改造 

摘      要:传统街巷是城镇最具魅力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日常,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其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使这种场所有着珍贵的意义;然而在城镇不断地发展进程中,传统街巷的保护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除了传统建筑本身的维护外,其环境中的城镇消极空间往往不被重视,出现配套不足,荒芜破败、道路不畅等问题,使传统街巷的整体形象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给街巷活力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尝试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对传统街巷及消极空间进行研究,梳理出消极空间的成因及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造策略。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对环境行为学中的现象环境、个人环境及文脉环境的三大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了现象环境中客观存在物质环境,个人环境中的经验与行为,文脉环境中对人影响较大的文化因素,为论文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其次厘清了消极空间和传统街巷的概念和类型、成因及特征,包括五个方面,即空间通达性、空间功能、空间界限与尺度、景观环境、公共设施。最后提出了消极空间三个改造策略,一是增补,对于场地的通达性和空间的业态增加补充调整;二是拓展,对于场地中利用欠佳的闲域空间进行拓展利用,同时增加场地特色建筑节点;三是衍化,对于场地中优秀的文脉进行提炼和升华,通过使用标识系统及特色标识物凸显场地狭窄巷道,增强街巷空间的引导性和可识别性。 项目实践选取重庆安富陶宝古街,在对于陶宝古街现状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后,界定消极空间范围,明确设计空间形态及特征,通过本文总结得出的道路疏通、业态提升、闲域激活、节点植入、文脉转译、标识凸显等六个具体手法,来进行消极空间进行激活提升,以探索传统街巷消极空间的改造路径及方法,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