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古恩《寻获与失落》中的道家思想研究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徐晗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道家思想以一种最基础的哲学存在形式深深影响了勒古恩的文学创作,犹如一汪泉水,浇灌于其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根本具有生命力的一种东西,在广袤无垠的文学大地上,勒古恩的道家哲学,通过对道家思想的汲取扎根,以再现道家思想的方式生长,以重构道家思想的方式开花。具体而言,首先,勒古恩对《道德经》的接触和翻译为勒古恩道家哲学的扎根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她得以汲取道家思想的营养;其次,在《寻获与失落》中,勒古恩从各个方面再现了道家思想,在基本的文学实践中使她的道家哲学实现生长;最后,勒古恩在《寻获与失落》中对道家思想进行了重构,独树一帜,别出心裁,是从中国道家思想土壤中开出的一朵艳丽奇葩!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重点围绕“汲取、再现、重构三个关键词展开。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回顾了勒古恩的生平和创作;而后回到《寻获与失落》上,认为它与勒古恩的其它众多作品一样,蕴含着十足的道家思想;然后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作了细致梳理,发现以该部作品为研究对象的选题在国内外尚处于一片空白,故本文的研究面临一定的困难但具有开创性意义;最后对选题缘由作了简明的阐释,进一步指出了该研究在消解二元对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价值。 第二章主要以勒古恩的英译本为例,分别从渊源、译解和阐释三个方面来分析她对道家思想的汲取。首先,文章历时性地追溯了勒古恩与道家思想之间渊源。从时代背景看,当女权主义、生态主义和乌托邦主义在勒古恩的小说中找到与道家思想的共鸣时,从两次世界大战迅速崛起的后现代主义使两者的合作成为可能;从家庭环境上说,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勒古恩用一生的热情追随着道家思想。其次,本文简要概括了勒古恩的英译本《道德经》,发现其译本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她会在每章后面加上令人回味的标题,还呈现出诗意形式、创造性叛逆和一元论思想等特点。最后,在对比分析中考察了勒古恩对道家思想的三个重要概念——道、阴阳和无为的阐释。 第三章重点剖析道家“质朴、“循环以及“名实思想在《寻获与失落》中的再现。首先,无论是意象选择上的言象互动,还是语言表达上的希言自然,以及环境描写上的大道至简,都体现了道家的“质朴思想。勒古恩用了许多具体而富有深意的意象来表达深刻的道理,比如森林、墙和泡泡,她还在生活和创作中不断进行着对自然质朴的追求,进而形成了朴素自然,庄重典雅的语言风格,以《古乐与女奴》中连用四个“黑暗的简短描写和对庄园环境的白描式描写为典范。其次,勒古恩深谙道家的循环规律,并将其广泛运用到作品的创作中。比如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以开放性故事结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周行不殆的情节发展和致虚守静的人物塑造。最后,作品还再现了道家的“名实思想。与“道的作用类似,在地海世界中,真名不仅具有母株作用,还是地海巫师力量的来源,赋予巫师魔法,而且真名的使用是在寂静中完成的。 第四章结合女权主义、生态主义、乌托邦主义讨论《寻获与失落》对道家“阴阳和合、“天人合一和“小国寡民思想的重构。首先,勒古恩发展了“阴阳和合思想,塑造了《蜻蜓》中雌雄同体的女性龙人形象和《内海渔夫》中双性两婚的组婚制度。其次,勒古恩在“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上,重构出地海世界里物我同一的人物形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在名字上的同一;二是人与动物在形体上的互换。最后,勒古恩以道家“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为基础,在《失落的诸乐园》中擘画了一个自给自足的泡泡王国,泡泡是对作品勾勒的一个封闭小社会的隐喻,勒古恩认为由于小社会中资源有限,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必须要学会自给自足;《古乐与女奴》则表达了她的重要乌托邦思想——不完美或者有瑕疵。 第五章为结语。结语部分再次重申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总体而言,勒古恩主要采纳了道家二元交融思想并积极融入文学实践,其作品致力于将处于非主流位置的文学主题擢升到主流文学的殿堂、让处于边缘位置的人群浮现在文学舞台的中心、使处于人类世界之外的动物进入到人的世界之中、让微弱的声音得到充满力量的表达。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在重新审视道家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极具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