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 收藏
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

霍耐特承认理论研究

作     者:张晨旸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骆婷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3[哲学-外国哲学] 

主      题:霍耐特 法兰克福学派 马克思 承认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摘      要: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出场同多数理论一样有其特有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逐渐复苏,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反观社会主义阵营,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苏联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短短几十年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事件接连爆发,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霍耐特的祖国——背负着“二战战犯罪名的德国,也急需重新获得世界的承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霍耐特提出,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必须建立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承认的基础上,一个人只有不受他人的约束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及自我实现。因此,霍耐特结合米德的社会心理学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改造,提出将主体间社会的一体化进程分为:情感依附、权力赋予和共有的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即承认的三种基本形式:爱、法律和团结。之后,霍耐特又创造性地提出与三种承认形式相对应的三种蔑视形式:强暴、剥夺权利和侮辱。但霍耐特只从道德角度考虑问题,并将承认视作一元核心的观点实际上与马克思的观点并不相同。 虽然马克思并没有在某一著作中对承认理论进行过详细阐述,但从其青年时期在《穆勒评注》中对交往的异化问题的说明,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物化和交换概念的论述,再到晚年时期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拜物教的全面批判可以发现,承认理论其实贯穿于马克思的理论始终。霍耐特曾在其著作中对马克思的承认理论进行过探讨与分析,但由于过分抬高道德的作用,而且将未来社会的理想仅仅寄予一种抽象的“好生活的概念,致使霍耐特很多时候对马克思理论的解读并不准确。因此,对其思想进行马克思主义审视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霍耐特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实际情况构建的承认理论,不仅是一种具有规范内容的社会理论,更蕴含着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一脉相承,更是对学派前两代思想家批判理论中不足之处的补充和发展;不仅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的直接揭示,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的真实显现。他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灵魂,实现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扩宽了社会正义的研究视野。但他的视野局限于道德文化维度,仅仅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寻求新出路的社会批判理论,实际上很难促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改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