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明代大同镇军饷供应制度变迁研究 收藏
明代大同镇军饷供应制度变迁研究

明代大同镇军饷供应制度变迁研究

作     者:张寅支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高莹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明代 大同镇 军饷供应 军屯 年运银 

摘      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饷供应关系对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中国古代社会,军屯生产自给自足和国家财政供应二者间相互轮替、此消彼长,是军饷供应的基本方式。明代的军饷供应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发展,进而形成以民运作为补充,开中之法以救急,最后以年运银作为主体,冀图创立一套国家只需居中调配各方资源的新型军饷供应制度。 就大同镇而言,其作为九边重镇之一,是明代军事活动高频的地区,军饷需求浩繁。大同镇的军饷供应与明代军饷供应制度变迁紧密联系,折射出明代整体供应制度变迁的过程,反映出明代军事、政治、经济的变化,是明代军饷供应制度变迁的典型案例。军屯、民运都较早出现在其军饷供应制度中,大同镇军屯甚至被官方视为典范:民运折银发起于大同镇并推行全国;开中法首创于大同镇;年运银开支更是在嘉靖时期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项目,以上四点是大同镇军饷供应制度的主要特征。而大同镇军饷供应制度变迁主要历经三个阶段:洪武至宣德时期以军屯为主民运为辅;正统至嘉靖时期从军屯、民运、开中三位一体到年运银作用逐渐上升;万历后便基本依赖年运银的供给。与此同时发生的变化主要有军饷形式从粮食为主到白银比重不断提高、军饷供给从国家供给到市场调配作用不断上升。 明代大同镇军饷供应制度的变迁,对地方驻军的战力、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的开支都有一定的影响。以大同镇军饷供应制度切入明代军饷供应制度研究,对于审视明代军饷供应制度与国家财政制度的互动关系,从而导致明代军事危机与财政危机构成明朝的灭亡提供更为全面的证据和视角。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