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HbA1c、BPV对缺血性脑卒中预... 收藏
基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HbA1c、BPV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基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究HbA1c、BPV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作     者:喻天瑞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尤志珺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主      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糖化血红蛋白 血压变异性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预后 

摘      要: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又称为急性脑梗死,其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甚至死亡率。尽管目前随着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抗栓、改善微循环药物及神经保护剂等的使用,AIS患者预后有着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不尽人意。据统计,我国当前住院救治的AIS患者1年致残率达33.4%。因此,AIS是现代社会致死和致残的最重要的脑血管疾病,其防治成为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众多研究证实,高血压、高血糖与AIS的不良结局及复发密切相关,然而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是诊断AIS的一个非侵入性指标,其增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其增厚程度可以及时反映出AIS的进展情况。血清HbA1c水平则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而糖尿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血压变异性作为血压波动的一个度量,近年来被认为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有关,但其在脑梗死预后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完全明确。血糖、血压变异性与CIMT的关系缺乏相关系统的研究报道,两者之间是否能够通过影响CIMT影响AIS预后尚未明确。据此,本研究将基于CIMT探究血清HbA1c、血压变异性对AIS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MT水平,通过比较不同的危险因素和相关指标,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全面观察,并基于IMT厚度明确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变异性是否影响AIS患者预后。 方法:选择某院在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并记录基本信息,其中男性102例,女性98例,以入院后完善的颈动脉彩超测量出的CIMT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三组:CIMT0.05)。除此之外,CIMT增厚组及斑块组的24hSSD、24hDSD、dSSD、dDSD以及nDSD、nSSD的数值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hSSD、dSSD、dDSD、HbA1c的单独检测以及它们联合CIMT检测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价值(均P0.05);其中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CIMT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53),特异度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 结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变异性、平均血压会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 2.2 4h收缩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及糖化血红蛋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3.2 4h收缩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可能通过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预后。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