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空无生妙有”:《道德经》中空符号的意义生成与符用启示研究 收藏
“空无生妙有”:《道德经》中空符号的意义生成与符用启示研究

“空无生妙有”:《道德经》中空符号的意义生成与符用启示研究

作     者:黄紫莲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佳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5[文学] 010102[哲学-中国哲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空符号 《道德经》 意义生成 传播理念 符用学 

摘      要:老子于《道德经》中所论之“道,成为中国传统中最崇高的哲学概念之一,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老子以别具一格的语言策略和言说方式形成特殊的意义生成机制,其表意特点所体现的精神内涵,从符用学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符号学的视域分析《道德经》,阐释其中空符号的意义生成。是以存在一定的科学性与规律性的符号学理论,分析具备玄奥精妙之特点的老子思想的意义生成,并探讨其表意行为所包含的传播理念与符用启示,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当下社会的传播实践活动,实现符号的文化建设功能。以《道德经》为文本考察对象进行符号学阐释,本文分别从符形学、符义学、符用学的角度进行整体性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绪论中概述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道德经》与空符号相关的研究现状,管窥了目前对于《道德经》存在的研究成果,发现其中存在空符号理论与之联系的匮乏,从而选择以此入手,引入空符号理论展开研究。 第二,在第一章从符形学的角度分析《道德经》中空符号的具体形态,根据空符号的基本识别特征,拟定了《道德经》中空符号形态的判断依据和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区分了《道德经》中空符号的具体形态,《道德经》正是以具体语境中不同形态的空符号传达老子对于“道的论述。 第三,在第二章从符义学的角度分析《道德经》中空符号的意义生成,具体论述空符号在《道德经》中如何以“空无的形式完成“道之“妙有的表意,对《道德经》进行符号学阐释。首先从双重意指符号系统入手,对《道德经》进行从自然语言系统到文学意指系统的由浅入深的研究过程;再根据释义过程的符码规则与元语言,提出空符号在其中具有意素符码的特点,且通过附加符码完成语义层面的表意,然后根据三种元语言达到文本意义的深层建构;然后通过符号双轴关系的操作探究了《道德经》组合文本的呈现与聚合文本背后隐藏的观念,即老子选择此种表意方式的原因。通过几种符号理论阐释空符号意义生成的过程,最终得出《道德经》中空符号的意义生成总体表现为一种“空无生妙有的表意模式。并阐述了《道德经》中空符号意义生成所形成的刺点文本风格,以及“诗性特点。 第四,第三章由符义学的分析进入到符用学层面,探究符号意义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人的指导实践作用。通过“空无生妙有这一表意模式,总结《道德经》中所体现的老子的传播观念以及在当下社会的符用启示,探究符号学的文化建设功能。首先阐述了“无用之用的传播内容、“不在之在的传播主体和“不传之传的传播内容等通过空符号所体现的老子传播理念。然后对“空无生妙有中传播理念进行了历时性考察,分别通过四个部分展开论述,从历史的纵向轴来总结这一传播观念的流变,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传播过程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探究“空无生妙有的传播理念在当下的符用启示,具体表现为“能指优势的符号泛滥的警告对于当下社会的审视;“去符号则体现了老子的伦理符号思想,适应于当下社会对于人文关怀的主张;老子在《道德经》中表达的从“什伯之器到复归“结绳记事的畅想,是对于礼崩乐坏社会的反思而提出的主张,为我们提供应对符号消费主义危机的启迪。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