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四十一炮》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 收藏
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四十一炮》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

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四十一炮》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

作     者:刘婉怡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管晓蕾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主      题:乔治·斯坦纳阐释学 译者主体性 《四十一炮》 葛译《四十一炮》 

摘      要:《四十一炮》是莫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自2003年首次发表以来,便荣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并成功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其英译本POW!由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完成,于2012年出版。这部作品以“人性欲望为切入点,将“肉欲、“情欲等元素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使小说呈现出浓郁的魔幻主义气息。《四十一炮》作为深入探索人性欲望的虚构小说典范,其英译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新的窗口。 阐释学翻译观明确强调了读者和作为首批读者的译者的重要地位,其核心在于理解和诠释。斯坦纳提出的阐释运作模式,不仅全面覆盖了翻译的整个环节,展现了“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步骤间的连续性,更充分彰显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主体作用。这四个步骤无一不反映出译者对文本的选择和解读、翻译和完善。 本研究以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为指导,选择葛浩文的《四十一炮》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译者葛浩文在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步骤中发挥主体性的具体体现。研究发现,在最初的“信任时期,葛浩文对莫言写作才华、《四十一炮》作品意义及目标受众的信赖都彰显出他的译者主体性。在“侵入阶段,葛浩文从语言及文化两方面侵入,灵活运用意译、仿译、替换和音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充分展现了他的译者主体性。葛浩文的“侵入式理解使译文更为简洁流畅,然而有时不成功的“侵入导致译文含义与原文有所偏离。在“吸收阶段,葛浩文主要采用异化策略来吸收异质文化,使中华优秀文化的音、形、意得以充分保留;以归化策略为辅来吸收小说中的成语典故,将其深层涵义传达给目标读者。在最后的“补偿阶段,葛浩文通过增译来实现显性的知识补偿;对莫言独特的写作风格、小说角色的情感及中英文之间的逻辑差异进行隐性补偿,从而凸显译者主体性。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外译研究提供新思路,并为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和传播带来新的活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