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收藏
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的回顾性分析

作     者:冯国新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丽华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糖尿病 颈动脉斑块 中医证候 用药规律 

摘      要:目的:随着现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糖尿病和颈动脉斑块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两者所导致的血管病变而引发的危险事件也不断上升,同时两者关系密切,可以尝试进行合并研究。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归纳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证型分布,并观察和总结药物规律及性味归经等特点,找出核心药物,寄希望于能够在临床上为本病的诊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方法:本研究选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从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300例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数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以供讨论。 结果: 1.年龄及性别特点:收集的300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为95岁,年龄最小者为49岁,平均年龄为72.98岁,男性共147例,占总体的49.00%,女性共153例,占总体的51.00%,男女比为0.96:1。 2.证候特点:对300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分析后,共得到29个,再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常见的5种证型,分别为:脾虚痰阻证、气阴两虚证、脾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 3.用药规律:对300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治疗用药进行分析,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共有39味,主要包括茯苓、黄芪、山药等;药物种类出现频次较高的有8类,主要包括补益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四气出现频次较高的有3类,分别为温、寒、平;五味出现频次较高的有3类,分别为甘、苦、辛;归经出现频次较高的有6种,主要包括脾经、肺经、肝经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的药物组合有:(1)麦冬-五味子、(2)桃仁-红花、(3)山药-黄精、(4)山药-山茱萸-茯苓;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的药物组合有:(1)红花-桃仁;(2)茯苓-山药-川芎-黄芪-丹参-生地黄-当归;(3)陈皮-半夏-白术;(4)山茱萸-菟丝子;(5)麦冬-五味子-党参;(6)葛根-黄连-天花粉。 结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主要病位在脾胃,肝,肾;5种中医证型中以脾虚痰阻证和气阴两虚证最多,共占比49%。本病患者多为本虚标实,以脾虚或气阴两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可多脏腑共同患病,表里脏腑相互传变,也可以标本之间相互影响,可互为因果,病情较为复杂。故在患者的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治疗方案,灵活运用药物,在健脾化痰,益气滋阴的基础上,再应用活血祛瘀、补益肝肾等的方法,标本同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