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收藏
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作     者:李霆锋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谢美娥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7[理学] 070104[理学-应用数学] 0701[理学-数学] 

主      题: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合理化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摘      要:为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国家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而在以往的农业发展模式中采取资源驱动的方式,这种方式采用大量的要素投入来推动农业发展较为粗放,导致农业发展缓慢、生产效率低,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当下我国农业发展更加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相互渗透,虚实经济不断结合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中数字技术逐渐转换成生产要素投入到传统产业的生产活动中,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数字经济也孕育而生。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数字技术在实体产业中的应用,使得整个宏观经济的供需结构在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得到优化、也缓解了资源错配问题,从整体上优化了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逐渐走向合理化,而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增强产业间的协调性和联动性模糊了产业边界,使农业发展逐渐和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也能得到提高。鉴于此,本文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三者纳入同一框架探究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本文以2013年到202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来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相关控制变量。并用个体时点固定效应模型为基准模型来研究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来检验影响机制。具体测算方法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采用熵权法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采用泰尔指数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的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通过工具变量法通过了内生性检验,这说明即便考虑了内生性影响,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依旧显著为正。此外,按照过去经典文献的做法缩减样本区间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也佐证了该结论。中介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来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一作用机制是客观存在的。 从上述实验结果来看,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且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从直接影响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领域技术进步和技术使用效率的提高,以此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间接影响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改善宏观经济的供需错配和资源配置扭曲问题,来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能增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联动性和协调性,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新业态,进而推动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政府应该完善各项制度来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全覆盖。在农业领域应推动虚实经济的结合,促进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渗透,以此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二,各地区应通过建立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关机构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来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建立产业云服务平台、加大复合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产业政策等方式来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跨行合作和融合发展来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