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炉煤气精脱硫协同碳捕集两相吸收剂研究 收藏
高炉煤气精脱硫协同碳捕集两相吸收剂研究

高炉煤气精脱硫协同碳捕集两相吸收剂研究

作     者:吴兴刚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玉玲;何剑;张磊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1704[工学-应用化学]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1[工学-化学工程] 

主      题:高炉煤气 精脱硫 碳捕集 两相吸收剂 

摘      要:当前钢铁行业同时面临碳减排和全流程超低排放的双重压力,高炉煤气精脱硫协同碳捕集是其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达成国家战略要求的关键实施点和有力途径。鉴于常规湿法吸收剂在脱硫脱碳方面存在的吸收容量低、再生难度大、腐蚀性较强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高炉煤气精脱硫协同碳捕集的相变体系研究,得出性能较好的N-N-二乙基乙醇胺(DEE A)/羟乙基乙二胺(AEEA)/H2O和环丁砜(SF)/二乙醇胺(DEA)/H2O相变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SF/DEA/H2O相变体系中添加2-氨基-2-甲基-1-内醇(AMP)及无水哌嗪(PZ)组分,成功构建出SF/DEA/AMP/PZ/H2O相变体系,对其进行黏度特性及应用特性研究,并通过FTIR和NMR结合进行表征测试,分析了两相吸收剂的脱硫脱碳机理。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针对高炉煤气精脱硫协同碳捕集研发出两种相变体系。60%DEEA+20%AEEA+20%H2O体系,其贫相占比为46%,吸收负荷和吸收量分别达0.4136molCO2/mol胺和2.9117mol/L:60%SF+20%DEA+20%H2O)体系,贫相占比高达65%,吸收负荷和吸收量分别为0.2934molCO2/mol胺和2.0801mol/L,这两种相变体系对吸收CO2均展现出良好的相变比例和吸收性能。进一步构建了能同时深度脱除CO2、H2S、COS的高炉煤气吸收剂体系,得到60%SF+20%DEA+6%AMP+5%PZ+H2O组成的两相吸收剂,在常压条件下,该体系的最佳反应温度区间为40~45℃,对CO2、H2S及COS的脱除率都在90%以上;与已报道的两相吸收剂相比,其富相粘度较低为136.0mPa·S。 (2)研究确定了两相吸收剂在不同的再生条件下的再生性能。当再生温度为110~20℃时,酸气再生率高于85%,再生速率可达到12.50×10-3mol·L-1·min-1以上,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经过5次循环吸收-解吸实验后,CO2、H2S、COS的脱除率均超过84%,而酸气再生率仍保持在86%以上,表明两相吸收剂可多次循环利用。 (3)测试了两相吸收剂体系的发泡性能和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气体流量在50mL/min-300mL/min区间时,吸收剂吸收前和吸收后贫/富相液的最大发泡高度和消泡时间均低干0.1cm和2s,符合行业标准要求:该两相吸收剂在40℃下,吸收前和吸收后贫/富相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0260 mm/a、0.00252 mm/a和0.0147 mm/a,呈现较低的腐蚀性。 (4)通过表征测试发现,吸收产物富集于上相中,几乎不含环丁砜,而下相成分主要为环丁砜,该吸收剂中各组分与酸气之间的反应机制为DEA/AMP/PZ与H2S之间存在质子转移,生成带HS-基团的季铵盐类物质;与CO2和COS之间按照两性离子理论发生化学反应,产物包括氨基甲酸根离子、硫代氨基甲酸根离子等物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