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仪式中的教育: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收藏
仪式中的教育: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仪式中的教育: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作     者:阮发梅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罗银新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304[法学-民族学] 03[法学] 030402[法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1[法学-民族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      题:中小学 仪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和工作主线,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地,亟需进一步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仪式作为学校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中小学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仪式的内涵、分类、特征与功能的基础上,使用历史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其实践的现状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学校仪式具有象征性、文化性、参与性、情境性及教育性,对学生个体的成长、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社会政治、文化、经济都发挥着重要功能。调研发现中小学在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过程中师生的参与度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参与度不高,而仪式的组织者与负责人则认为自己参与程度高。师生对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认识存在不足,未能系统地形成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认识。其中,师生的参与度影响着师生对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与评价,表现为参与度高的师生对其认知水平层次高,评价态度也更为积极。 通过个案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小学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维度的辩证统一,共同促进学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的来说,想要更好地发挥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需要改变师生对仪式的观念,加强师生参与度,增强学生主体性以及教师的主导性,创新仪式内容、丰富仪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强调仪式中的符号元素、情境创设、教师的价值引领以及学生的实践参与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情意行有机统一,从而能够构建有机团结的共同体。最后尝试回应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与社会整合理论,强调中小学开展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围绕集体记忆与集体情感来形塑学生的集体认同,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使得异质性较大的学生群体能够成为更加紧密的有机团结体。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