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识解理论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比较研究 ——以《淮南子》的两个英... 收藏
识解理论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比较研究 ——以《淮南子》的两个英...

识解理论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比较研究 ——以《淮南子》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作     者:栾玥慧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卢卫中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淮南子》 识解理论 识解操作 译者主体性 

摘      要:《淮南子》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汉代学术大融合的缩影。目前,对《淮南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上,其翻译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文献史考察、副文本翻译和术语翻译上,这些研究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两个英译本在语言层面上的差异,然而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影响差异产生的译者主体性问题。自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译者主体性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 有鉴于此,本文以《淮南子》及其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识解理论对译者主体性发挥过程中的识解操作进行定性分析。第一个英译本Huai Nan Zi的译者是中国学者翟江月和牟爱鹏;第二个英译本The Huainanzi的译者是美国约翰·梅杰等四位学者。具体而言,本文拟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两译本采用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识解操作、两组译者呈现出来的译者主体性有什么异同、影响两译本中译者主体性体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翟江月等和梅杰等两组译者在详略度维度上的识解操作主要体现在对修辞手段的翻译上,在辖域与背景维度上的识解操作主要体现在对专有名词的翻译上,而在视角和突显两个维度上的识解操作主要体现在对语境信息的翻译上。两组译者在视角维度和突显维度上具有相同的识解操作,而在辖域与背景和详略度两个维度上则具有不同的识解操作。(2)译者主体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译本在一部分受动性和为我性的体现上具有一致性:在受动性方面,他们均运用相同的视角转换,将原文隐藏的信息显化;在为我性方面,他们借助突显维度的操作,均对原文的焦点部分进行加强。此外,两个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能动性和另一部分受动性上:在能动性上,翟江月等倾向于采用粗颗粒度的语言表达,实现语言间的转换;而梅杰等则倾向于以细颗粒度的语言形式,补充相关的文化信息。在受动性上,翟江月等激活与源语文化相关的认知域;而梅杰等激活概念域和与译入语文化相关的认知域。(3)两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均受到原作文本、认知经验、文化经验和目标读者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分析了《淮南子》两个英译本中所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异同,进一步证实了识解理论在典籍外译中的解释力。同时,探究了译者主体性背后的认知机制,可以提升译者对《淮南子》乃至其他中国典籍理解的认知水平,帮助译者更好地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提高译文质量,从而促进中国典籍的对外传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