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彬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1[哲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1[管理学-行政管理] 010101[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哲学-哲学]
摘 要: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探讨的重要议题。人类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尝试对人与自然关系作出朴素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也在逐渐完善与深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加速演进,科学技术也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裹挟下异化为掠夺自然的手段。自然界的面貌遭受前所未有的改变,由此衍生的生态问题对人与自然关系提出考验。因此,马克思试图重构人与自然关系,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蕴藏于马克思多部经典著作的关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论断中,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前提。同时,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理论支撑;为消除异化状态,解决广泛性、系统性的生态危机提供实践指导。 本文分五部分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种互动范式,展现人与自然关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存在状态,明确人与自然关系的互动范式存在依附、对抗、优化三种状态。 第二部分梳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形成历程。包括初创、形成、发展三个历史时期。以时间顺序为轴,从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自然的首次提及开始,在《博士论文》、《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多部著作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展开挖掘,在哲学与政治经济学领域展开批判与反思。 第三部分解读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丰富内涵。包括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处于异化状态,以及人与自然在共产主义社会从异化走向和解三重内涵。 第四部分归纳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重要特征,主要涉及理念更新、生产方式转型、制度变革、人本指向、科技应用五个方面。 第五部分探索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立足科技视域,探索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对于生态治理的理论指导以及如何发挥科技应用在生态治理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