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保定4种城市常见鸟类的耐受距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保定4种城市常见鸟类的耐受距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保定4种城市常见鸟类的耐受距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伍雨婷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侯建华;王姣姣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耐受距离 城市化进程 干扰 鸟类 噪音 

摘      要:城市化是指人为主导下自然土地类型转化为城市景观的过程,持续剧烈的生境变化导致野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生活史特征急剧变化。鸟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常作为环境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研究城市常见鸟类对人为干扰对耐受距离的影响有助于理解鸟类适应城市化的行为策略。耐受距离包括警戒距离(Alert distance,AD)、惊飞距离(Flight initiation distance,FID)等。本研究于2022—2024年选择珠颈斑鸠(Spilopelia chinensis)、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喜鹊(Pica serica)和麻雀(Passer montanus)4种保定市常见的鸟类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干扰强度的城区及其周边的农村,探究不同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不同鸟类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体型最小的麻雀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均拥有最小的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不同鸟类的警戒距离(F3,764=23.711,P0.001)和惊飞距离(F3,764=4.615,P=0.003)随调查季节的不同变化模式不同,麻雀和珠颈斑鸠的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随繁殖季的到来而降低,其他两种不受影响;鸟类的警戒距离(F1,764=19.087,P0.001)和惊飞距离(F1,764=33.813,P0.001)与集群大小呈显著正相关; (2)比较鸟类的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对不同干扰类型和强度的响应,发现城市和农村鸟类对不同噪音水平的响应不同(F1,896=11.142,P1=0.001;F1,896=16.786,P20.001),农村地区的鸟类对噪音水平的变化更敏感,随噪音的增大表现出更大的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而城市地区影响不显著;另外干扰程度较低的农村拥有显著高的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实验者的着装颜色也显著影响鸟类的警戒距离(F4,1052=3.565,P=0.007)和惊飞距离(F4,1052=2.758,P=0.027),且随不同地点呈现不同的变化模式,城市地区绿色衣服时鸟类的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最小,而农村地区红色衣服对鸟类的刺激更大, (3)通过比较恶劣天气下鸟类的耐受距离发现,相较于无风天气,大风天气下鸟类表现出更低的警戒距离(t=2.073,P=0.044),而惊飞距离略有下降,但不显著(t=1.764,P=0.09),可能是因为大风干扰鸟类对捕食者威胁的感知能力,并降低鸟类的逃跑能力;雨天和雪后麻雀的警戒距离(Z1=2.684,P1=0.007;Z2=2.950,P2=0.003)和惊飞距离(Z1=2.109,P1=0.029;Z2=5.019,P20.001)要高于雨雪天前; (4)珠颈斑鸠(r=0.823,P0.001)、灰喜鹊(r=0.817,P0.001)、喜鹊(r=0.848,P0.001)和麻雀(r=0.781,P0.001)4种鸟类的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鸟类的惊飞距离随警戒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综上,鸟类的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城市地区的鸟类的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更短,且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较低,抗干扰水平更强,这可能是城市化进程中长期适应的结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