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川地区凤尾藓属植物的分类研究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彭涛;韦玉梅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1001[理学-植物学] 07[理学]
摘 要:凤尾藓属(Fissidens Hedw.)是凤尾藓科中唯一的属,该属植物全世界目前约有440种,主要分布在温暖、潮湿的热带及亚热带。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以及重庆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以及多山地地理背景,为凤尾藓属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国凤尾藓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然而,该区域当前物种多样性的了解程度与真实的数据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严重制约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制定。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域凤尾藓属植物开展专类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本研究收集到云贵川地区凤尾藓属植物标本共计3252份,其中贵州省1900份,云南省770份,四川省(包括重庆)共578份。通过形态学研究手段,结合文献考证对上述标本进行分类研究和分析。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确认了云贵川地区凤尾藓属植物56种(包含种下单位,下同),贵州有41种,云南省44个,四川省和重庆市33种,其中Fissidens axilliflorus、***-limbatus、***、***为中国新记录物种,19种为地区新分布物种。本研究对在该区域发现所有物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和讨论,并提供了形态图版。对研究区域原有报道但未在本研究中发现的物种进行了说明,并暂作为存疑种处理。 2.物种丰富度以及相似性分析显示,云南与贵州两省之间的凤尾藓物种相似系数为0.8,相似度最高;贵州与四川相似度次之,为0.73;云南与四川的凤尾藓物种相似度最低,为0.67。海拔以及生境分析发现,云南、贵州和四川三地的凤尾藓物种多样性均随海拔上升表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以石生与土生生境最显著,分布规律大体上与整体海拔分布相似。 3.区系分析显示,云贵川地区凤尾藓属植物区系组成包含12种区系类型,且各省均表现出以热带亚洲成分(30%)为主、泛热带成分次之的分布现象。主区系成分进一步揭示了凤尾藓属植物热带成分在云贵川地区占据主导地位,比例高达62.5%;温-热带过渡成分次之,占比达35.71%。这一结果体现了云贵川地区亚热带气候和宽广海拔梯度对凤尾藓属植物区系格局的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