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以孟津区为例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冯新伟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国土空间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保护修复 电路理论 孟津区
摘 要:随着全球工业化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自然的破坏、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衰减。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在国土空间生态安全的大背景下开展黄河流域及其沿线的生态安全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已逐渐成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目标和研究领域的重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建议,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性建议。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资源丰富,黄河贯穿其中,生态功能极其重要,进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出生态保护修复建议,为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以及区域生态修复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作为案例,以地势高程、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降雨量、土壤侵蚀力、蒸散发量等多源数据,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区-关键生态源地识别-综合阻力面计算-生态廊道和生态关键节点识别等过程,构建孟津区生态安全格局。结合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系统问题,提出相应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运用Arc GIS叠加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和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得出孟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区,其中极重要区109.89平方千米,重要区226.36平方千米,次重要区298.16平方千米,一般重要区44.25平方千米,较不重要区130.40平方千米。 (2)对孟津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的极重要区与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初步成果)叠加,根据分散性与差异性原则,共识别出生态源地11块,最大生态源地面积为10.70平方千米,最小的生态源地1.21平方千米,总面积为45.77平方千米。 (3)结合孟津区实际情况,综合选取土地利用类型、距道路距离、地势高程、距居民点距离、植被覆盖度和距河流距离作为阻力影响因子,并在AHP法确定权重的基础上计算综合阻力面。使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生态廊道识别,共识别出21条生态廊道。基于电路理论,使用Arc GIS中Linkage mapper工具识别生态“夹点、障碍点、断裂点区域,共识别出生态“夹点17处,生态障碍点15处,生态断裂点48处。 (4)基于已构建的孟津区生态安全格局,结合实际政策情况与土地利用现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修复建议,包括生态源地的保护修复、生态廊道的保护修复和生态节点的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