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城中村流动人口社会隔离的主客观融合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城中村流动人口社会隔离的主客观融合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城中村流动人口社会隔离的主客观融合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郑泽欢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线实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3[法学] 06[历史学] 07[理学] 070502[理学-人文地理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0303[法学-社会学] 060201[历史学-历史地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203[管理学-旅游管理]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705[理学-地理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流动人口 社会隔离 乡缘社群 时空活动 城中村 

摘      要: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流动人口的社会隔离问题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基于乡缘社群的分析为流动人口的社会隔离研究提供了抓手。“乡缘社群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社群,本研究将其定义为具有“乡缘同质性的人的集聚。已有的社会隔离研究更多关注流动人口的“同乡聚居现象—乡缘社区,聚焦其在流动人口融入城市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对流动人口社会隔离所产生的效应与机制。随着高流动背景的影响不断显现,在活动视角下聚焦个体的时空活动而开展社会隔离研究成为必然。然而,区别于以往聚焦于流动人口居住地—乡缘社区的静态视角,回溯到“Community概念对“共同体核心概念的关注,在社会隔离的分析中关注“同乡聚集而不仅是“同乡聚居开展基于乡缘社群的流动人口社会隔离分析更具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引入时空活动数据,基于乡缘社群“同质性人群集聚的概念内涵,将流动人口的社会隔离拆解为基于“乡缘的同质性人群接触情况,并构建了活动视角下流动人口社会隔离的分析框架与测度方法,以弥补目前社会隔离研究中对于活动视角关注的不足。 此外,现有基于乡缘社区的研究中,学者们关注到流动人口的不同群体对“同乡的定义和解读存在着主体差异。而已有的社会隔离研究在定量测度社会隔离时,往往基于划一的客观性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已有研究存在对“乡缘概念解读的主体性差异与对社会隔离的测度基于划一性的客观指标之间主客观截然二分的问题、存在主客观融合视角的缺失。基于此,本文试图融合主客观两种分析视角的对立,在以往划一的客观测度标准中融入主体性解读差异的考量,这将有助于填补社会隔离研究中主客观视角融合分析的空白,也使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本研究以广州市5个典型城中村为案例地,聚焦活动视角下流动人口的社会隔离问题,基于乡缘社群的同质性人群接触状况开展分析。通过手机程序和活动日志采集案例地小样本人群的时空活动数据,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样本人群的社会经济属性数据等。基于访谈数据的“乡缘社群主观解读差异及Park与Kwan所提出的i-STP指数,在“时间-空间-活动-群体交互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实现了基于乡缘社群的流动人口社会隔离主客观融合的定量测度与特征分析、并在动态视角下对其中的“户籍飞地问题予以特别关注,最后借助决策树算法挖掘其中的群体差异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主要研究发现包括: (1)在活动视角下,利用“时间-空间-活动-群体交互的分析框架、能够实现对流动人口基于乡缘社群的流动人口社会隔离测度与分析、呈现出流动人口社会隔离状况更丰富的细节。 (2)在上述测度结果中,主客观融合后的测度结果总体而言大于基于客观划一标准的结果,这一特征同时存在于全活动、家庭社区和工作地三个情景的社会隔离分析中。并且,基于两种标准测度的结果表现出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市内、省内市外和省外人群之间的差异,且差异显著。两种标准测度的流动人口社会隔离指数均显著高于非流动人口。 (3)基于乡缘社群的流动人口社会隔离分析结果表现出在不同时间、空间情境和活动类型中更细化的差异性。基于主客观融合标准测度日常活动和非睡眠活动中的社会隔离特征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在日常活动(包括睡眠活动)中,样本群体更倾向于在工作日以及所有白天与“同乡人群接触;而在非睡眠活动中,这种同质性接触在休息日、工作日白天和休息日晚上则更为显著。在空间维度上,样本人群在工作地上与“同乡人群接触的可能性均小于全活动和家社区。在群体交互维度上,相比与家人一起活动,样本人群独自活动时与“同乡群体接触的可能性更大。而在活动类型上来看,当进行生计活动时,样本群体接触“同乡人群的可能性较高,而维持活动时则较低。 (4)在活动视角下基于乡缘社群的流动人口社会隔离分析中,本研究对流动人口的“户籍飞地进行了进一步的识别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不同方法识别出的“户籍飞地在数量和特征上呈现出显著差异,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表现为:流动人口在休息日和在工作地上与“同乡人群发生高度集聚的可能性更高。以上分析结果指向了流动人口的“乡缘与“业缘间的关联,及其对流动人口社会隔离产生的影响。 (5)在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上,样本个体的社会经济特征与其时空行为模式共同解释了活动视角下的流动人口社会隔离状况,其中,拥有非本地背景及较低移动能力的群体更倾向于与“同乡人群接触、陷入社会隔离的风险更大。此外,与工作活动相关的时空行为特征变量对流动人口的社会隔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因此关注业缘关系是理解其社会隔离背后影响机制的重要切入点。 本研究基于乡缘社群的城中村流动人口社会隔离测度与分析不仅丰富及深化了已有理论中对动态社会隔离的讨论,更拓展了时空活动分析框架的应用领域。此外,通过将对“同乡解读的主体差异融入到社会隔离定量测度的客观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