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感受觉知对中职生直觉进食影响机制的研究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超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2[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教育学]
摘 要:青少年的消极进食行为占比23.2%,且已被证明与成年后的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有关。而低水平的学业压力感知使中职生对饮食的关注高于普高学生,关注中职学生如何形成合理进食方式尤为重要。直觉进食指个体遵循身体生理线索进食,即饥饿时进食,饱腹时停止进食,进食不受情绪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是一种基于生理饥饿和饱腹线索调节食物摄入的适应性进食方式。前人研究中常用直觉进食接受模型探讨直觉进食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路径,较多关注个体感受他人对身体的接受、社会比较等外部因素,而直觉进食强调对身体内部信号的觉察,因此个体的内感受觉知如何影响直觉进食也亟待关注。 前人研究发现自我同情者以友好、理解和开放的态度看待自身遭遇的痛苦或失败,不会逃避或者自我沉溺。即自我同情能促进人们尊重和接受自己的身体,使个体较少参与节食或限制性饮食,形成适应性饮食行为(如,直觉进食、健康饮食等)。而个体产生自我同情的第一步即是对思想、情感以及内部身体感觉的自我觉知。因此,本研究将结合横向和纵向追踪研究,深入探讨内感受觉知影响直觉进食的机制,及自我同情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首先,研究一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翻译更适用于青少年的MAIA-y量表,并在中职生中施测,检验其信效度,且确保其跨性别和跨样本等值性。其次,研究二则使用MAIA-y工具,探究内感受觉知与中职生直觉进食的关系和发生机制,并检验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研究三在研究二的基础上进行纵向追踪研究,使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随时间变化自我同情在内感受觉知与直觉进食之间的关系。 研究一结果表明,MAIA-y量表在中职生样本中的信效度良好,且具有良好的跨性别和跨样本等值性,可以作为中职生内感受觉知测量工具。研究二结果表明,内感受觉知能显著正向影响直觉进食,且自我同情在内感受觉知与直觉进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三结果表明,自我同情在T1内感受觉知和T3直觉进食的纵向中介作用成立。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内感受觉知与直觉进食的紧密关系,并证明自我同情在内感受觉知与直觉进食关系间的重要作用,启示让中职生意识到包容、接纳和爱自己的重要性,也更有利于中职教师和家长重视其直觉进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