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抵抗与收编:“孔乙己文学”的话语建构研究 收藏
抵抗与收编:“孔乙己文学”的话语建构研究

抵抗与收编:“孔乙己文学”的话语建构研究

作     者:鲍开妍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楚艳芳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孔乙己文学 话语建构 网络流行语体 青年亚文化 

摘      要:“网络流行语体往往基于特定的社会热点事件形成,因网民的大量模仿形成“体,是社会问题和网民社会心态的实时反映,也是网民话语权的诉求渠道。本文以2023年3月在网络上流行的“孔乙己文学为研究对象,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分析其话语建构。作为青年网络亚文化,“孔乙己文学具有独特性,青年群体的抵抗更加激烈,且收编过程中呈现出青年网络亚文化对现实心态的反作用。通过话语建构研究分析这一现象的生成逻辑,有利于探明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与现实需求,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提供改良策略。 文本方面,主要从词汇、语法和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孔乙己文学的文本如何投射主体心态、完成身份建构;话语实践方面,将“孔乙己文学的话语生产过程分为生产、传播和收编三个阶段,探讨不同主体如何实现话题参与和互文生产;社会实践方面,论述“孔乙己文学三个发展时期的议题转变和其中话语权力关系的变化,探索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并挖掘这一青年网络亚文化现象对现实的反作用。 研究发现,“孔乙己文学的文本呈现出强主体投射性,青年网民通过这一文本建构弱者身份,发出作为弱势群体的反抗。在话语生产过程中,青年群体基于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选择“孔乙己这一符号进行文本生产,并通过仪式抵抗和身份认同实现传播扩散。收编阶段,主流媒体下场引导舆论走向,引发青年网民的对抗式解读,形成了“抵抗—收编—再抵抗的新模式。“孔乙己文学的三个发展时期展现了官方与民间从话语协商到话语争夺的过程,反映了青年群体面对就业内卷的学历焦虑和身处文化氛围之下的人际压力,并影响着青年群体的价值观、职业观,主流媒体应通过此次事件认识到改良舆论引导策略并进行有效“再收编的重要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