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刘辰翁批点《孟浩然集》研究 收藏
刘辰翁批点《孟浩然集》研究

刘辰翁批点《孟浩然集》研究

作     者:朱琳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海菱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5[文学] 

主      题:刘辰翁 《孟浩然集》批点 批点整理 诗评思想 

摘      要:刘辰翁(1232年—1297年),字会孟,号须溪。又自号须溪居士、须溪农,世称须溪先生,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著名爱国文人,也是江西庐陵文人群体的代表。刘辰翁诗词文皆佳,其作品承袭苏轼、辛弃疾“豪放遗风,又兼具李清照“婉约之致,满怀对时局的担忧和亡国的愤恨,力透纸背,真挚感人,在南宋文坛颇具声望,具有一定影响力。受社会环境和个人际遇变化影响,刘辰翁晚年肆力于文学批评,其批点涉及诗、词、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刘辰翁以纯粹的读者审美视角进行批点,充满强烈的主观色彩,感情浓烈,在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堪称文学批评史上的巨擘。基于此,本文以刘辰翁批点《孟浩然集》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各本孟浩然诗集的基础上还原《须溪先生批点孟浩然集》的原貌,着重分析须溪批点孟诗的用语和特点,深入挖掘孟诗艺术内涵,总结刘辰翁的诗评思想。 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四章: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原因、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对刘辰翁和刘批本《孟浩然集》二者的研究现状,研究和方法,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着重梳理刘辰翁的生平事略和文学活动,并概述刘批本《孟浩然集》的成书背景。宋元之际,时局动荡不安,南宋王朝走向覆灭,异族政权逐步确立,生活在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之下的宋末爱国文人群体变为故国遗民。渴求宋诗新变的文坛宏愿和宋词独霸阆苑的现实交织,爱国主义思潮迸发。刘辰翁家贫力学,进士及第,一生致力于定倾扶危的救国大业,誓不贰臣,并将忧国之思倾注笔下,抒发个人情志。刘氏子孙感念先辈之力,付之梨枣,为世人留下了极为珍贵且数量可观的诗词文作品和文学批评著作。 第二章在梳理收录刘辰翁批点的孟集版本的基础上,详加校勘,力求还原《须溪先生批点孟浩然集》诗文和批点之原貌。元明清三代选诗评诗之风盛行,直接促进了诗评家评点成果的保存和流传,须溪批点也得以传世。通过对各本孟集中刘氏批点的整理,笔者最大程度还原了《须溪先生批点孟浩然集》的原貌。 第三章在整理须溪批点的形式和用语的基础上,对刘辰翁的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对刘辰翁眼中孟浩然诗的艺术内涵和须溪批语所蕴含的诗评思想进行揭橥。刘辰翁善于从文本中感悟诗人的情志,并与之产生心灵的共鸣,将诗人之思和个人感受融汇笔端,以精到的语言进行批点,呈现出对孟浩然诗歌的系统性评价。因后世刻书家将刘辰翁的批点分别与明代李梦阳和袁宏道二人对孟诗的评点合录,笔者将对比刘辰翁批点与明中期复古派李梦阳和明晚期性灵派袁宏道二人参评孟诗的异同,从阐释学层面揭示孟浩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学思潮下的接受情形。 第四章重点分析刘批本《孟浩然集》的创新性价值,并辩证地看待刘辰翁批点的不足之处。刘辰翁以独特的批点视角和方式对孟诗作创造性批点,其批语成为后人研究孟浩然、刘辰翁二人不可忽视的文学史料,极具创新性价值。但刘辰翁的批点仍是一家之言,具有明显的个人倾向和偏见,这导致其批点存在些许不足,需辩证地接受和扬弃。 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本文以刘辰翁批点本《孟浩然集》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刘辰翁从事文学批点的背景、整理刘批本《孟浩然集》版本的基础上,探究刘辰翁批点孟浩然集的形式、方法和特点,从而进一步研究刘辰翁的诗评思想,以期补充刘辰翁批点本《孟浩然集》的研究。 附录一、附录二分别为李梦阳和袁宏道二人评点孟浩然诗的评语汇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