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生成、传播与功效研究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许江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5[文学]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 政治传播 政治功效
摘 要:音乐与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种特殊的关系。作为音乐的一种,歌曲在政治场域之中能够表达政治信息、发挥政治功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高度重视文艺宣传的作用,其中歌曲在中共革命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功效。尤其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一大批为革命而唱的歌曲应运而生。中共对歌曲的理解与运用日臻成熟,以歌曲这种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输出革命理念、宣传政党形象。 本文以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研究对象,运用新文化史与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路径,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背景、文本形成与传播、功效展开系统的研究。 首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在复杂的革命背景下诞生的歌曲。1943年,全国抗战处于战略反攻阶段,面对国共两党关于《中国之命运》的舆论博弈,曹火星创作出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抗战时期,我党的文艺工作者以歌曲为武器,服务于革命工作,为中共正名。其次,基于歌曲集、权威报纸等资料,本文梳理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文本形成与传播。从局部传唱,再到全国范围内的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经多个版本,直至1950年毛泽东为歌曲改词后才确定了最终版本。最后,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具体功效来看,主要分为政党形象塑造、政治记忆建构、政治认同提升三重功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传唱中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先锋队、使命担当、人民公仆的形象,同时通过庆典仪式的表演、电影电视剧的输出、纪念馆的建立等多种形式,实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政治记忆的有效建构。基于具体传唱情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达到了政党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