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红尾鸲对大杜鹃巢寄生的防御策略研究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龙舞
授予年度:2024年
主 题:巢寄生 北红尾鸲 巢址选择 巢防御 卵识别 卵识别机制 反寄生策略
摘 要:鸟类巢寄生者将卵产在其他个体(宿主)巢中,其孵化和育雏的繁殖代价成功地转移给宿主并引起共同进化的军备竞赛。在寄生压力促使下,宿主会进化出一系列对抗巢寄生防御机制。因为地理环境和种群的异质性,会导致宿主遭受的寄生压力和宿主与寄生者的相互作用强度存在差异。研究宿主的反寄生策略,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一个理想的寄生系统,所以以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及其北红尾鸲(宿主)为研究对象,2021–2023年在贵州六枝地区从繁殖物候、双色卵色、巢址选择、巢防御、卵识别能力及其拒绝机制六个方面开展北红尾鸲反寄生策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3年记录到北红尾鸲246巢,其中自然巢223巢,人工巢箱23巢;巢寄生率为3.25%(8/246),北红尾鸲最早产卵日期为3月31日,大杜鹃最早产卵时间为6月9日,北红尾鸲的繁殖高峰在4月中旬到5月下旬,而大杜鹃寄生时间主要处于宿主繁殖的中后期。有效卵色数据(N=230),结果显示该研究地的北红尾鸲窝间有双色变异(粉色vs.蓝色卵),两种卵色巢数比例约为3:1。 (2)为了找出影响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我们对北红尾鸲巢址数据(N=234)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和隐蔽因子、巢空间位置因子、寄生风险因子是贵州六枝地区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域村庄村民的建筑物是北红尾鸲主要的巢址资源,本研究发现北红尾鸲以铁锅、塑料袋、鸟笼、热水器、玉米秆、电线、热水器等结构筑巢以及与人共居的筑巢模式。 (3)对北红尾鸲开展标本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北红尾鸲具有低等强度的巢防御能力。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结果表明北红尾鸲的巢防御行为不受标本类型和繁殖阶段的影响(标本类型:F=0.814,df=2,P=0.445;繁殖阶段:F=2.328,df=1,P=0.129)。 (4)北红尾鸲具有较强的卵识别能力,对蓝色、白色、红色以绿色模型卵的拒绝率不受卵色影响;对大杜鹃模型拒绝率为100%(N=23)。对其做不同比例的鹦鹉卵识别机制实验,发现北红尾鸲卵识别机制是真识别。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繁殖物候、双色卵色、巢址选择、巢防御、卵识别能力及其拒绝机制六个方面剖析北红尾鸲的反寄生行为,结果表明其具备较强的卵识别和拒绝能力,此能力给大杜鹃寄生增加难度,同时它的巢防御行为和卵识别能力的关系支持策略限制假说。北红尾鸲与共居的筑巢模式支持人类庇护所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