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政治仪式传播集体记忆建构研究 收藏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政治仪式传播集体记忆建构研究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政治仪式传播集体记忆建构研究

作     者:周晓钰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常庆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50302[文学-传播学] 11[军事学] 1106[军事学-军制学] 03[法学] 05[文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政治仪式 政治仪式传播 集体记忆 

摘      要:“劝君莫忘英雄血,一寸山河百战功。在抗美援朝胜利的70多年间,国家与社会经常通过各种媒介与教育活动将抗美援朝战争记忆留存于国人的认知与记忆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其他历史事件的记忆一样,抗美援朝战争及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事迹也随历史的远去而逐渐淡消在公众讨论议程中,只有在合适契机的触发下,它才能够重新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获得再现的机会。“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仪式作为国家对牺牲在外、埋骨他乡抗美援朝志愿军先烈的最高礼遇,在不断展演中逐渐规模化、仪式化,成为有关抗美援朝战争集体记忆建构与累积的最佳载体,成为抗美援朝集体记忆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本文从政治仪式传播与集体记忆建构的研究视角出发,以2014—2023年“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仪式活动的十次展演与传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其所展开的集体记忆建构实践进行探讨。 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讨论。首先从记忆延续再现角度出发,结合政治仪式传播与集体记忆建构内涵,分析“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政治仪式的出现背景及演化过程,探讨该政治仪式何以成为集体记忆建构与累积的逻辑起点。其次是从记忆的共时建构角度出发,在考察梳理10年来有关“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政治仪式传播媒介参与变化历程的基础上,从不同媒介的性质与特点出发,探讨不同媒介在政治仪式传播集体记忆建构的“劳动分工实践。接着从记忆协商建构角度出发,从政治仪式传播记忆建构社群的主体性进行思考,将记忆群体在社交媒体中的参与行动纳入整个政治仪式传播建构集体记忆的研究之中,并从其参与互动中思考他们是如何建构集体记忆的,又建构了何种记忆。最后在前三个维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总结研究处于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政治仪式传播集体记忆建构实践的机制、深层逻辑及功能价值,并及时反思集体记忆建构过程中形成的新挑战。 研究发现:第一,仪式、仪式传播、公众作为建构集体记忆的主体,在集体记忆建构实践中呈现着不同分工状态,发挥着独特的记忆建构作用。具体而言,首先,“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政治仪式作为集体记忆建构的逻辑起点,通过仪式时空定格记忆坐标、象征符号强化记忆节点以及仪式操演营造记忆情境等手段,展示和重现了集体记忆;其次,“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政治仪式传播作为集体记忆建构的中介,是启动公众进行集体记忆建构的关键框架,不仅缩短了公众与仪式事件的接触时间和距离,扩大了仪式的传播范围,更进一步推动了集体记忆的共享和传递,为更广泛范围内的集体记忆建构创造了条件;最后,在接收政治仪式传播内容的过程中,公众依托媒介平台成为“在线记忆群体,以主动或互动的方式,运用信息嫁接、情感互动等手段进行集体记忆的协商与补充建构,从客观上促进了集体记忆的延伸、补充与完善。第二,国家政治逻辑、数字平台技术逻辑以及情感介入逻辑作为“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集体记忆建构实践的深层逻辑,持续对各参与主体的集体记忆建构产生影响。第三,“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政治仪式传播催化下唤醒与产生的集体记忆不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作用于整个社会的“抗美援朝纪念与记忆活动实践,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在帮助民众确认民族历史的同时,促使人们铭记伟大的历史胜利。第四,数字时代背景为政治仪式传播下的集体记忆建构带来了冲突、遗忘与流失的挑战,需要政府、媒体、公众以多元协商等形式共同应对。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