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1997-2020年间香港政治极化问题研究 ——基于政治社会... 收藏
1997-2020年间香港政治极化问题研究 ——基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分...

1997-2020年间香港政治极化问题研究 ——基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分析

作     者:徐楚君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严安林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主      题:香港政治 政治极化 政治社会学 文化认同 

摘      要:随着世界政治经济进入新的变动期,各种冲突爆发不断,社会抗议风潮迭起,各国各地区都深受影响。香港作为一个面向国际高度开放的地区,愈发受到这一风潮的波及,社会抗争频发。这些愈演愈烈的冲突将一直潜藏于社会深处的对立与极化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本文就香港自回归以来至2020年间,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多领域所展现出的分化与极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这一变化趋势如何表现、因何产生、为何而变、并提出具体应对。本研究选取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展开论述,以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着眼点,通过对政治制度设计、社会经济结构、政治文化心理等角度进行观察,分析社会与政治互动关系中各要素对香港政治极化趋势的作用逻辑。本文研究得出,首先,政治制度和民主范式的历史延续,导致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的政制架构在权力行使与权力制衡方面存在有结构性矛盾,行政主导体制难以得到切实的落实,缺乏有力的权力工具对政治极化趋势进行纠正。其次,在经济社会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落后于经济发展需求,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经济优越感的衰退,中产阶级的流失以及社会阶层的固化催生了社会失落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不利于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削弱了香港市民的获得感,以上共同构成了滋生极化情绪的土壤。再次,殖民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政治认同与现实政治实践的错位,所造成的社会共识的裂隙给政治极化在社会层面的渗透以可乘之机。从外部因素看,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香港作为内地面向世界的窗口,易受到各种激进思潮的冲击与境外势力的渗透,这成为加剧政治极化的又一大诱因。最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外部影响更容易通过网络进行扩散,在香港政治极化扩大的进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回归后面临着来自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新难题,需要中央政府与特区政府的共同应对。随着国安法的出台和新选制的落实,香港政治极化现象的发展趋势将会得到有效抑制。但是碍于香港政治极化现象的存在,有着顽固的历史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欲想根除这一现象仍需长远打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