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李杰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曾海芳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MOA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数字囤积行为 社交媒体 

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智能设备紧密相连,演化出一种新型的电子生活方式。每天,我们穿梭于各类APP之间浏览、搜索和社交通讯,生成海量的电子数据,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据《财富》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每年新增的数据量已经超过了惊人的万亿GB。为应对信息过载,许多用户开始倾向于收藏自己感兴趣的但还来不及处理、观看或应用的数字资源。与实体空间的有限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字世界拥有几乎无限的扩展潜力,数字囤积现象逐渐普遍。但是囤积的信息不一定发挥其该有的价值,甚至可能让人们忽视了对真正有意义信息的思考和筛选。 新阶段,国内外研究界对数字囤积行为的探讨主要聚焦于心理学领域,对囤积者的心理特征、囤积成因及其潜在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显然,关于数字囤积行为的研究在系统性和全面性上仍有待加强。因此,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基础和MOA理论模型,将信息过载、技术因素纳入机会维度;错失焦虑、情感依恋、不确定性规避纳入动机维度,自我效能、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纳入能力维度,对三大维度下八个影响因素提出研究假设,探究八大变量与数字囤积行为之间的影响机制并验证假设。 本文基于678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技术因素与用户的数字囤积行为没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以外,信息过载、错失焦虑、情感依恋、不确定性规避、自我效能、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社交媒体用户的数字囤积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为了弥补量化分析的不足,深入理解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背后的动机。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选取10位有明显数字囤积倾向的社交媒体用户作为访谈对象,对其数字囤积的平台渠道、内容类型、囤积动机等方面进行深度访谈,从数字囤积行为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动因两方面,进一步探究影响社交媒体用户进行数字囤积的因素。 研究结果发现,受性别差异、兴趣偏向、情感需求等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数字囤积渠道多元丰富,不同用户囤积的数字资源物“千奇百怪。有着高度的情感依恋心理特性的用户很难删除跟自己有情感链接的数字物,例如,照片影像资料,此时数字物拥有情感抚慰的作用;为了避免在信息过载的数字化时代错失对自己有用的资源,一部分社交媒体用户也会有选择地先点击收藏、保存,以免必要时找不到而产生焦虑情绪。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的前提都是基于对囤积物的价值效用判断,鲜有盲目数字囤积的现象。媒介素养高的或自我效能高的用户有识别和评估数字资源质量的能力,高质量的数字资源更可能引发用户的囤积行为,特别是那些难以获取的信息资源,并且他们会认为囤积的资源一定会为我所用。数字存储技术的演化和设备平台的无限扩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字囤积的储存渠道,但不会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数字囤积行为。 最后,本文基于理论基础,结合个体认知与信息技术的视角,为社交媒体用户合理地囤积数字信息给出建议,以期用户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和管理自己的数字资源,提升信息素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