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空间形态研究 收藏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空间形态研究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空间形态研究

作     者:王嵩迈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玲玲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305[艺术学-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 1304[艺术学-美术学] 13[艺术学] 081302[工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工学] 0813[工学-建筑学] 

主      题:生态博物馆 空间形态 侗族文化 

摘      要:三江地区侗族的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经济价值。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逐渐消失,传统村落面临衰败的危险。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成立为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但是目前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研究主要以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主要县博物馆与周边高定、林略、牙寨、岜团等9个村落为研究范围。根据根据文化层次结构说与后现代文化地理学空间理论将“空间分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维度。在物质空间形态方面,对县博物馆的外部和内部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村落的选址、整体形态和局部形态进行了分析。在社会空间形态上,对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交往空间和教育空间进行剖析。在精神空间形态方面,对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祭祀空间、节庆空间和人生礼仪空间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研究发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旅游的冲击下,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物质、社会和精神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生计空间在原有的农田、林地和水塘生产空间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商业空间。权力空间与交往空间逐渐式微并向娱乐的方向转变,教育空间也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存的情况。在祭祀空间的祭祀仪式发生了简化,三江侗族的信仰由神圣转为世俗,有些宗教仪式被发展为表演性质的展示。节日庆典成为旅游情境下的舞台表演,承载人生礼仪的空间也有一些仪式被汉化。最后提出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空间形态的优化方案,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