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模型翻译理论视角下闵福德和宋贤德《聊斋志异》英译本中人物名称翻译研究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达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主 题:聊斋志异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 人物名称翻译 闵福德英译本 宋贤德英译本
摘 要: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对外译介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成为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为翻译指明了方向,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典籍的对外译介实践与传播研究向前发展。中华民族的典籍数量繁多,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和传播价值。典籍翻译研究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分支,在翻译学的的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典籍翻译的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塑造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论文聚焦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在《聊斋志异》英译本中的运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闵福德和宋贤德英译版本进行分析。《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19世纪以来,先后出现了英、德等六十几种外文译本。它的广泛传播,使其成为享有很高声誉的世界名著。由此,被编入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大百科全书。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为典型的研究素材,同时也显示出对其研究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对西方“原型-模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原型-模型翻译理论。该理论认为,“模拟是翻译的本质属性。翻译就是本着“适合与“忠实的翻译标准对原语文本进行模拟。原语文本实质上是译语文本的原型,译语文本实质上是原语文本的模型。“适合与“忠实这种翻译标准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权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译者并不是被动模拟,而是基于忠实基础上的主动模拟。这种原型范畴的翻译观点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对翻译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中国人的姓名文化在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连接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纽带之一。不仅如此,中国人的姓名文化还记录了中华民族的交流、融合、产生和进步。人物名称对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人物名称的研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有着深远影响。论文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就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第二章就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和《聊斋志异》中人物名称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第三章就原型-模型翻译理论进行阐释。第四章就案例进行分析:以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三种模拟手法,对闵福德和宋贤德《聊斋志异》英译本的人物名称进行分析论述。第五章就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通过研究,论文认为,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对于典籍翻译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闵译本和宋译本虽然处理译文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文化传播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拓宽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研究范围,为日后同领域的翻译实践提供更多借鉴;丰富中国典籍文化翻译的研究成果,促进中国人物名称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国际友人对中国人物名称文化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