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户口随母政策对已婚两性幸福度的影响 ——基于CGSS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查丹燕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30603[法学-治安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7[理学] 08[工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070104[理学-应用数学] 0838[工学-公安技术] 0701[理学-数学] 0306[法学-公安学]
摘 要:基于1998年户口随母政策的改革,本文探究户口政策改革前后已婚人群的幸福度变化。当子女的户口不再仅限制于跟随母亲,尤其是对于跨户籍结婚的家庭来说,无论是父母双方哪方具备城市户口,子女未来都有可能也可以获得城市户口,那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子女有更大的可能性选择城市户口,自然而然能够获取城市能提供的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因此,在已知父母的幸福度有一部分取决于对子女未来生活的期许,即父母幸福度的高低会与子女未来的生活环境、教育资源、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好坏息息相关的基础上,父母的幸福度是否会因1998年此户口随母政策的改革变化而显著提升就是本文想要探索的问题。在提出了上述的假设之后,本文选取CGSS自2003开始的全国性调查数据,筛选其中已婚的包括初婚和再婚的两性样本,并且筛选有明确地记录初婚年份或再婚年份的样本,并筛选并非因婚配原因而造成的户口性质改变的两性样本,对其分别采用双重差分策略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发现户口随母政策的取消对于女性而言,相较于城市女性,其更显著提高了农村女性的幸福度;对于男性样本而言,与农村男性相比,政策的改革更加显著提升了已婚城市男性的幸福度。同时,对比两性回归结果发现,女性的幸福度更多的会与男性的个人属性相关联,比如党员身份、教育年限、年限差距等,均会显著影响到女性的幸福度;但是男性幸福度受妻子的个人属性影响不大,多数回归结果均不显著。在稳健性检验上,原始双重差分模型的男性和女性样本均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除此之外,在后续的机制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分别对问卷中涉及子女户口信息的几年调查结果分析中,对于城市男性及农村女性结合的家庭里,政策改革后子女户口跟随父亲为城市户口的占比大幅提升,子女继续随母亲为农村户口的比例下滑;在城市女性与农村男性结合的家庭里,政策改革后子女户口随母的现象没有明显变化,因为子女仍然是跟随了具有城市户口的母亲,这两组跨户籍家庭在政策改革前后子女户口类型随父母的占比变化也说明了政策改革后子女的户口随母现象有明显改善,而且更多的子女选择的是城市户口,也证明了子女在选择户口时,城市户口的重要性要高于农村户口。同时,作为父母其幸福度的提升有一大部分都与子女未来能更大可能性获得城市户口有关,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户口能提供给子女更好的城市教育资源、医疗环境等,且在购房、公安办事等也有便捷性,这一系列子女能获得的便利和福利也会使得身为父母的人群幸福度有所提高。为了验证这一机制,我们又分别对男性和女性样本进行双重差分回归,并且将原始回归模型的因变量由幸福度替换为子女教育费用、自费医疗支出和文化娱乐支出这三个不同的消费相关因变量后发现,女性样本中关于子女教育费用支出的回归模型里交叉项系数显著为负数,男性样本的交叉项系数显著为正,两个样本系数的显著性的差别也恰好表明了户口随母政策取消后,由于子女的户口不再仅仅限制于跟随母亲,而是有更多可能也可以跟随城市户口一方,能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城市资源,子女的教育费用因此也会有显著的提升。整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户口随母政策的改革对已婚人群的幸福度确实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政策改革后子女户口的选择性更丰富,父母的幸福度因子女有更好户口类型选择而提高,同时户口随母现象有明显改善,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在婚姻市场的地位和幸福度都有明显升高,男性尤其是城市男性在幸福度上也有明显的提升。但是除了上述的结论外,本文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对于一些新一线城市来说,其城镇户口所能带来的社会资源、福利待遇等仍然是远远要优于其他中小城市的城镇户口,城市之间的通婚情况并未在考虑范围内,同时政策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对于城市和农村人群均有影响,但是由于政策对于农村女性和城市男性的影响相对城市女性和农村男性而言更显著且更具影响力,所以本文的结论仍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这些都是后续仍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