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江苏省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制研究 收藏
江苏省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制研究

江苏省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制研究

作     者:潘元洋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雨欣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主      题:城镇化 粮食生产 中介效应 

摘      要: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带来了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等现实问题,但是城镇化也在土地流转、粮食规模经营、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城镇化和粮食生产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对城镇化、粮食生产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研究成果,为下文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分析江苏省城镇化和粮食生产的现状,并从要素配置角度出发,分析江苏省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制,提出理论假设。接下来,本文通过2007-2021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地级市层面分析江苏省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验证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制。在内生性检验部分,使用PM2.5作为工具变量,较好的满足相关性和外生性条件,较为准确的估计城镇化和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江苏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粮食生产集中在苏北地区,粮食产出量表现为北多南少的地理分布特征。在基准回归分析中,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能够对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模型内生性检验进一步证实该结论在中介效应分析中,本文发现,在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以及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可以对粮食生产产生推动作用,缓解劳动力减少和耕地占用的负面影响。根据这些结论,本文围绕提高城镇发展质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提高财政支农效率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