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ETF期权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收藏
ETF期权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ETF期权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作     者:黄可意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谢斐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价格发现功能 ETF期权 领先滞后关系 价格发现贡献度 影响因素 

摘      要:价格发现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市场中,每个市场面对新信息的反映、消化和吸收并形成均衡价格的过程,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强弱一直是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随着金融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不同市场间、不同产品间的价格发现功能差异得到关注。本研究核心聚焦ETF期权市场,ETF期权属于股票期权,它的底层标的为ETF,近几年开始在国内市场蓬勃发展。2015年我国的第一支ETF期权——上证50ETF期权上市,以此为起点,我国ETF期权市场进入发展新周期,在之后的8年时间内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创业板ETF期权和深证100ETF期权陆续上市,且交易规模持续扩张,至此我国ETF期权市场形成了“覆盖主流宽基指数、涵盖多数主流行业的格局。ETF期权作为国内的一种新兴金融衍生品,其价格发现功能一直备受关注,受限于上市时间较晚、标的较少,相关的研究数量也较少。本文基于这一研究背景,对ETF期权的价格发现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历史数据充足的上证50ETF期权和沪深300ETF期权,研究思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第一,在理论上ETF期权市场是否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若有,价格发现功能如何实现且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第二,如何评估ETF期权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与其他市场相比表现如何?第三,哪些因素会对ETF期权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产生影响?首先,本文厘清“价格发现概念的定义,且基于期权的产品特征以及市场交易行为分析得到:价格发现功能主要通过期权具有的风险转移功能以及利用期权进行套利的交易活动实现。进一步分析理论上可以对期权价格发现功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分类,总结为市场质量、投资者活动和宏观经济信息三大类,并选取包括市场相对波动性、机构投资者占比、投资者情绪等核心指标进行作用机理的分析。其次,本文选取两年期的指数、ETF和ETF期权的1分钟高频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在价格发现的领先滞后关系的研究上,借助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得到:指数、ETF和ETF期权三者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从短期关系上看,期权市场的反映速度快于指数市场和ETF市场;从长期关系上看,在价格发现的过程中ETF和指数起主导作用,其中在上证50系列产品的比较中,指数最强,ETF其次,ETF期权最弱,在沪深300系列产品的比较中,指数和ETF的价格发现能力相当,ETF期权较弱。在价格发现贡献度的研究上,通过构建二维的IS模型、GIS模型和PT模型对各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度两两比较,研究得到:在不同的市场走势下不同产品间的价格发现贡献度排序有所不同,在全样本区间和上涨区间ETF期权的价格发现贡献度总体不及指数和ETF,但在下跌区间,ETF期权的价格发现贡献度虽不及指数,但强于ETF。最后,本文选取了7个与国内ETF期权市场相关的指标,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针对上证50ETF期权的研究表明:日度的期权价格发现贡献度与市场相对活跃度指标、市场深度指标、投机性指标以及基差变量指标正相关,与隔夜信息冲击指标和市场相对波动性指标负相关。针对沪深300ETF期权的研究表明:日度的价格发现贡献度与市场相对活跃度指标、市场相对波动性指标以及投机性指标负相关,与隔夜信息冲击指标正相关。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见不同市场因其特质存在影响因素的差异。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期权价格发现的实现路径以及对其价格发现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有利于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选取两只ETF期权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探究不同期权产品间的差异;选用定性、定量多种模型对指数、ETF和ETF期权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研究,有利于对价格发现功能的状态进行判断与检验;对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变动的主要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