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下《友谊与技术》(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收藏
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下《友谊与技术》(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下《友谊与技术》(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作     者:骆晓萍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昌宋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阐释学翻译理论 社科类文本 翻译四步骤 《友谊与技术》中文文摘 

摘      要: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外国社科类文本的翻译也不断增多,有利于国内学者和读者进行了解和研究。本文以《友谊与科技》一书的节选为基础,探索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本论文明确了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仔细梳理和分析了阐释学翻译理论和社科类文本及其翻译的相关文献,并详细阐述了译前、译中和译后过程。笔者以翻译案例为依托,从阐释学翻译理论的核心“翻译四步骤入手,分别是信任,入侵,吸收和补偿,具体分析了该理论指导下所应采取的翻译方法。首先,在信任阶段,译者认为原文言之有物,有翻译价值;其次,在入侵阶段,译者带着自身的认知侵入原文,对原文加以理解;再次,在吸收阶段,译者对原文意思进行吸收,用译入语完整地体现出原文的所有信息;最后,在补偿阶段,译者弥补第二步和第三步造成的损失以恢复原作和译作之间的平衡。在结论部分,笔者总结了在阐释学理论指导下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语态转换法,反说正译法,增译法,注释法等,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通顺流畅,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特别的是,笔者在补偿阶段结合原文内容和文本特征采取了显性补偿和隐性补偿,使原文和译文恢复平衡,增加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也使两语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发现阐释学翻译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社科类文本的翻译,以及译者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的文本内容和风格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