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实践哲学视域下的革命文物研究 收藏
实践哲学视域下的革命文物研究

实践哲学视域下的革命文物研究

作     者:王梦思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松杰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601[历史学-考古学] 010101[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6[历史学] 07[理学] 0712[理学-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主      题:实践哲学 革命文物 精神内涵 

摘      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主张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以能动性的人为主体,自然为客体,打破了人与自然相互孤立的局面,提出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为一体的客观辩证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革命文物是党和人民英勇奋斗史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物化象征,革命文物的生成既具有鲜明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涵,又坚持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理论。 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对革命文物的类别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革命文物的生成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梳理。从革命文物生成论来看,革命文物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涵的实物存在,是在中国共产党不同阶段的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中介的有机统一;从革命文物的认识论来看,革命文物是革命实践的见证实物,反映了主体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对革命形势和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昭示中国共产党持续坚持的奋斗目标。从革命文物的价值论来看,革命文物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不仅在中国共产党精神传承中有重要的作用,也对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具象载体,是革命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最可靠的“物证。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角,不仅可以揭示革命文物整体性特征和个体性特征,还可以透视出其蕴含的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