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利益集团与咸丰朝铁钱制度变迁研究 收藏
利益集团与咸丰朝铁钱制度变迁研究

利益集团与咸丰朝铁钱制度变迁研究

作     者:杨树凯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郭浩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6[历史学]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3[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1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铁钱 利益集团 制度变迁 咸丰朝 

摘      要: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一直处于巨大的财政压力之下。至咸丰朝,伴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财政问题更是捉襟见肘。为了应对这场财政危机,清政府采取了铸造铁钱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铁钱自咸丰四年(1854)三月发行,存续时间仅仅五年多,经历了从正常流通到停铸铁大钱、加铸铁制钱,再到废除铁制钱、重塑铜钱制度的变迁,体现着清政府货币财政性发行的特点。在这一制度变迁中,民众自发抵制铁钱制度,规避铁钱贬值风险,主导了铁钱制度的诱致性变迁,而政府拥有强大的权力资源,根据自身成本收益的变化,主导了铁钱的强制性变迁,是铁钱制度变迁的最终实施者。咸丰朝铁钱制度变迁并不是一个孤立问题,不同利益集团的实力强弱、规模大小、资源多少以及与决策者(皇帝)的关系,决定了铁钱制度变迁的方向。作为特权利益集团,政府是政治与经济资源的主导者,通过一系列强制性措施对铁钱制度变迁施加直接影响,从而转嫁自身的财政危机。作为中间利益集团,官、私钱铺等金融组织数量适中,且有钱业行会负责协调。虽然不能干预政府的决策,但是可以利用金融市场定价权等专业优势与经济实力,或通过寻租、合谋行为,来转移自身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保护了自身利益。作为潜在利益集团,普通民众人数众多,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方式,只能依靠体制外的极端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是铁钱制度最大的受害者。利益集团内部、利益集团之间的多重博弈共同塑造着铁钱制度的变迁轨迹。首先,政府利益集团内部之间的博弈是铁钱制度变迁的直接原因。其中,中央与地方利益集团的博弈,是铁钱制度走向衰亡的序幕,而中央利益集团的内部博弈中,咸丰帝对肃顺的信任成为铁钱派与反铁钱派博弈的制胜关键,也直接促成了铁钱制度的废止。其次,政府利益集团与金融组织利益集团的博弈加速了铁钱制度的变迁,官钱铺的腐败倒台大大加重了政府负担,而私钱铺依靠市场的力量,集体抵制政府的铁钱政策,间接导致了铁钱制度的废止。最后,政府利益集团和普通民众的博弈是铁钱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民众的广泛抵制以及挤兑、上访、暴力抗法等极端行为导致了铁钱流通的停滞,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最终迫使政府重新调整铁钱政策。总之,政府信用不足导致民众对铁钱的极度不信任,从根本上决定了铁钱制度的废除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咸丰朝铁钱制度的历史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为:货币政策应考虑不同利益集团的需求和反应,货币政策应关注弱势群体的反馈机制,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