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腔和双腔气管插管在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焕雷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摘 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中不同气管插管类型及通气管理模式对于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和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本研究结合已有的临床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单腔气管插管高频低容双肺通气模式应用于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的可行性及其优势,为不同患者特别是肺功能有损害的患者选择气管插管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分为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两部分,(1)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01日-2021年10月31日期间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进行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23日-2023年2月28日期间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进行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单腔气管插管组和双腔气管插管组,分别在术前(T1)、双肺通气或单肺通气10分钟后(T2)、体外循环1小时(T3)、停机后双肺通气或单肺通气10分钟(T4)及转入ICU半小时内(T5)五个时刻进行动静脉血气分析,对比分析组间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低氧的影响因素以及高风险人群的差异。结果:(1)回顾性分析:单腔气管插管组和双腔气管插管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变量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受单腔气管插管中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组病人和未发生PPCs组病人术前BMI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95%CI(0.637,0.951),P=0.014],而接受双腔插管中发生PPCs组病人和未发生PPCs病人术前吸烟史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95%CI(0.004,0.903),P=0.042]。(2)前瞻性研究:单腔插管组在SO、PCO、PO均显著高于双腔插管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腔插管组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为:术前心房颤动(P=0.043)、白蛋白(P=0.015)、术前LVEF(P=0.005)、T1动脉SO(P=0.002)、T1动脉PO每增加10mm Hg(P=0.001)及CPB时间(P=0.01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B时间[95%CI 1.011(1.000,1.022),P=0.046]为危险因素;术前LVEF[95%CI 0.916(0.847,0.990),P=0.028]和T1动脉SO[95%CI 0.064(0.007,0.630),P=0.018]为保护因素。高风险人群中SLT组和DLT组在氧合上的表现与前述类似,但SLT组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例数更少(P=0.001)。结论:单腔气管插管高频低容双肺通气模式可用于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并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插管所需时间更短、气道损伤更轻、且可以明显改善氧合,可增强肺功能损害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高危病人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但同时存在轻-中度高碳酸血症的风险。对于预期CPB时间较长、术前LVEF低、术前基础动脉血氧饱和度低和术前存在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单腔气管插管高频低容通气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