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疗愈性街道设计研究 ——以石景山八角街道为... 收藏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疗愈性街道设计研究 ——以石景山八角街道为例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疗愈性街道设计研究 ——以石景山八角街道为例

作     者:胡钟天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蒋玲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0203[工学-机械设计及理论]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主      题:虚拟现实技术 疗愈性街道 街道优化策略 

摘      要:在当下快速的城市化浪潮中,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居民对街道空间的期待已不再局限于其作为交通走廊的功能,而是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可以放松身心、促进社交互动和享受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场所。在这样的背景下,街道设计不再仅仅关注交通流量和效率,而是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人的心理需求、社交需求和审美需求。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深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街道设计,将街道空间打造成一个真正的“疗愈场所。 从本文的研究内容来看,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疗愈性街道设计的研究进展和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结合相关理论基础,从身体层面与心理层面两个方面出发,将城市街道空间的疗愈影响要素划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稳定要素、活动要素、感知要素和情感要素。其次,本研究结合实验与实证方法,深入探索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疗愈性街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当街道设计满足以下条件时,居民的疗愈体验最为显著:在稳定层面,高绿视率—中人行道有效宽度—中街道宽高比下的疗愈稳定评价均值最高,即调查者增进社交互动的意愿最强;在活动层面,高绿视率—中人行道有效宽度下的疗愈活动评价均值最高,即调查者激发身体活力的意愿最强;在感知层面,高人行道有效宽度—高绿视率—高店铺密度下的疗愈感知评价均值最高,即调查者的愉悦体验最强;在情感层面,高绿视率—中侧界面渗透性—中底界面贴现率下的疗愈情感评价均值最高,即调查者的情感恢复效果最强。再次,本文通过对石景山八角街道疗愈性的调查分析,发现八角街道在整体疗愈性方面仍有待提升,究其原因主要与绿视率、侧界面渗透性、人行道有效宽度、宽高比、底界面贴线率、店铺密度等因素相关。与此同时,本文也结合实际情况,对石景山八角街道七条子街道(杨庄东街、时代花园西街、时代花园北路、八角北路、八角南路、八角西街、八角东街)的疗愈性进行了研究总结,从而明确了每条街道疗愈性的最优改进方案。最后,本文在以促进身心健康为战略目标、以多元化与人性化结合为设计原则、以居民福祉为导向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人行道有效宽度、提高绿视率、提高店铺密度、提高绿视率等途径,对疗愈性街道进行了具体的优化设计。同时也结合VR生成了不同策略下的优化街道模拟图,通过与优化前的街道模拟图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展现出了本文优化设计的成果与效果。 总的来说,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疗愈性街道设计的关键要素和VR实践,为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提供了相关参考,为他们在打造宜居、健康和社交活跃的城市环境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通过对现有设计实践的补充和完善,本研究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更优质的公共空间补充了坚实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