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滤膜技术的CTC检测在Ⅰ期浸润性肺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长宏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摘 要:背景及目的:肺腺癌(LUAD)是肺癌中发生最广泛的一类组织学亚型,在以往几十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超越其他亚型,占病理学检测结果的主要类别,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与欧洲呼吸学会(ERS)提出了浸润性LUAD组织学分类的一个亚型。此分类基于六种组织学类型(腺泡型、乳头状、微乳头状、贴壁状和实体型)。手术切除是I期浸润性肺腺癌最具治愈性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的预后情况不甚乐观,目前,对于I期肺癌的术前筛查和术后监测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很难早期及时监测肿瘤复发,因此寻求更为有效的肿瘤复发监测方案尤为关键。伴随生物技术飞速发展,新型的液体活检技术-循环肿瘤细胞(CTC)因其无创、实时、灵敏度高等优势,目前在多种癌症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逐渐受到临床工作者们的关注,本实验基于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研究院研制的2.5D微孔排列过滤膜和构建磁场负性分选微流控装置相结合的技术分离CTC,来证实部分I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已存在血行微转移(定性检测),并明确不同病理亚型与CTC的检出情况及定量的相关性(定量检测)。对于现有的肺腺癌诊治现状,本项目将探索现有肺癌TNM分期的不足,明确是否存在“M0+期,若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可能在现有TNM分期的修订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进一步打破指南束缚,再次探讨I期浸润性肺腺癌的治疗策略,改变现有的诊疗现状。方法:研究共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确诊的150例I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同时统计I期浸润性肺腺癌以及不同病理亚型的CTC阳性率。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病灶情况、血清标志物、病理亚型等情况分组,并分别加入15例健康对照组1与15例肺部良性病变人群对照组2。分别在患者术前12小时与术后3天、3年采集10ml静脉外周血,通过2.5D微孔排列过滤膜为主体的高通量液体活检平台,过滤筛选检测出CTC。采用SPSS24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分析上述各因素与CTC之间的相关性,计量数值的呈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即?x±s),2个独立样本计量数值行t检验;计数数值行χ2检验,具备统计学价值的标准为P0.05,表明很难通过CTC检测手段区分两者。2、I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血清学肿瘤标志物阳性比例与CTC的关系:CTC阳性的肺癌患者中各肿瘤标志物值:CEA为33.18±76.46 ng/ml,CA125值为44±149.33 ng/ml,Pro GRP值为84.29±195.81 ng/ml,NSE值为26.91±155.21ng/ml,CYFRA21-1值是11.76±30.38 ng/ml;CTC(-)的肺癌病人中各类肿瘤标志物(TM)值:CEA、CA125、Pro GRP、NSE与CYFRA21-1依次是1.26±1.74ng/ml、37.12±16.72 ng/ml、21±0.56 ng/ml、29.63±9.22 ng/ml、0.31±0.43 ng/ml,经由统计学对比能够发现,对纳入检测的所有I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CTC阳性率与患者肿瘤标志物CEA(t值为14.089,P值0.001)、NSE(t值3.177,P值为0.002),还有CYFRA21-1(t值为9.237,P0.001)均表现出显著统计学差别;除CA125(t=1.766,P=0.079)、Pro GRP(t=1.733,P=0.105)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病理亚型的I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前12小时、术后3天CTC阳性率比较:首先,我们统计了不同病理亚型术前、术后CTC检测结果。在150例肺癌患者中,腺泡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85%、11.32%;乳头状阳性检出率为33.33%、8.33%;微乳头状阳性检出率为46.15%、17.65%;贴壁状阳性检出率为22.58%、3.23%;实体型阳性检出率为52.94%、17.65%;其次对比每种病理亚型两种阶段CTC检测结果,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微乳头和实体型亚型较其他亚型检出率仍高。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