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山东段县域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安全格局耦合协调研究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萍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6[历史学] 07[理学] 070502[理学-人文地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060201[历史学-历史地理学] 120203[管理学-旅游管理]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05[理学-地理学]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602[历史学-中国史]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安全格局 耦合协调度 黄河流域山东段
摘 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山东段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在推动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失衡,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黄河流域山东段乃至全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因此,亟需针对黄河流域山东段的土地高效利用与生态安全格局营建开展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实现两大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为黄河流域山东段乃至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研究区域,从县域尺度构建“投入一产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BM模型分析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解释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影响因素;使用InVEST模型、MSPA和Conefor2.6软件、ArcGIS10.8平台最小阻力模型和Linkage Mapper模块,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生境质量水平,识别生态源地,确定生态阻力面和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软件,计算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安全格局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挖掘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安全格局耦合协调的关键影响因子;最终,阐明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安全格局的耦合协调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结论如下: (1)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期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空间上表现出高效率区县相对集中,低效率区县随机分散的特点;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受多因子综合影响,其中GDP地区生产总值、空气质量指数PM2.5、林地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O2排放量是影响力排名前五位的因子。 (2)黄河流域山东段生境质量总体呈衰退趋势,且衰退速率不断提高;生态源地主要集中于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带、鲁中山地丘陵区以及东平湖地区;生态阻力值“先增后减,高阻力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密集的济南都市圈,低阻力值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干流与支流、东平湖、黄河三角洲湿地及周边地区;黄河干流与支流是串联生态源地的主要生态廊道;研究区构建了“一带、四区、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 (3)黄河流域山东段县域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安全格局耦合协调度先升后降,由极度失调转为中级协调最终处于初级协调水平;空间上整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区域差异格局。林地面积、生态阻力面、生态源地、生态廊道、中小学生在校学生数、耕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是影响县域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安全格局耦合协调水平排名前7位的因子。 (4)针对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安全格局耦合协调问题区域,结合耦合协调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合理分配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强化林地保护意识与管理;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加强国土空间管制;推动县域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促进县域合作,实现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