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湘豫川四地菜名的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曹跃香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摘 要:菜肴名称是一种社会语言形式,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本文以菜谱、语料库、网站、实地调查的菜名为基本语料,运用文化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等相关理论,来描写和分析鄂湘豫川四地的菜肴名称,通过对四地菜名进行跨地域的考察与分析,借此找出四地菜名中的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全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综述鄂湘豫川的菜肴名称的研究现状,同时概述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等,并指出菜肴名称研究的局限性,结合局限性以鄂湘豫川的菜肴名称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菜名体现出来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其次是通过对四地菜名进行语言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在语言方面存在共性与个性。主要从语音和语法两个方面展开比较研究,在语音方面,又从音节数量和音节韵律两个角度分别进行考察,在音节数量上:四地菜名整体呈现以四五音节为主,且大于或小于四五音节形式逐渐减少的趋势。四音节以下和五音节以上的音节形式约占各自菜系的12%-25%之间,且五音节以上的音节形式越长,相关的菜肴名称数量越少,两者呈现相反关系。除此之外,四地菜名的音节数量整体可划分为三个梯度,但是这三个梯度内部又会存在不同的分布情况。同时运用短时记忆、语言经济原则等语言外部因素和语言内部因素来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论阐述。在音节韵律上:四地菜名中的各音节主要韵律类型相同,即均是二音节以1-1为主、三音节以2-1为主、四音节以2-2为主、五音节以2-3为主、六音节以2-2-2为主、七音节以2-2-3为主。四地菜名中六音节以下(包括六音节)的韵律类型分布范围较为集中,七音节以上(包括七音节)的韵律类型分布范围广泛且不集中。四地菜名中的二三四音节的韵律类型基本相一致,但是四地菜名中的五六七音节的韵律类型则表现出不同的分布情况。与此同时,主要从韵律机制和汉语双音节化理论来进行解释。在语法方面,又从语法结构类型和词序排列类型两个角度分别进行考察,在语法结构上:四地的短语结构类型均存在定中、动宾、主谓和联合类型,而且联合短语是占比最少的类型。四地菜名中的定中、主谓、动宾结构的中心语、修饰语、主语和宾语,以及联合结构的成分均以名词性词语为主要构成成分。在结构类型中的构成成分来看,每种结构类型有个别成分在某地菜名中存在,即个性,同时每种结构类型分布情况在两地菜名中存在着相同的成分,即共性。同时,会通过消费者心理和双音节化等相关理论来进行解释说明。在词序排列类型上:鄂湘豫川四地菜名的基本词序类型均以属性-材料、动作-受事为主要排列方式,同时以受事-动作形式为不常见类型。鄂湘豫川四地菜名的主要复合词序类型均以动作-受事-动作、属性-材料-材料、方式-属性-材料为主要排列顺序。但是鄂湘豫川四地的基本、复合类型的主要构成成分和主要词序类型的使用频率又存在不同的情况。鄂湘川三地菜名的主要复合词序类型重合度较高,豫菜与鄂湘川三地菜名的主要复合词序类型重合度较低。除此之外,各地存在自己的词序类型。在鄂菜中存在属性-材料-属性、属性-材料-属性这种以属性结尾的组合类型,在川菜中存在动作-属性-受事-受事类型,湘菜中存在属性-动作-受事-受事的类型。在发现和归纳总结词序方面的异同上,会利用焦点居后原则和语言类型学理论等相关知识来进行阐述。最后通过语言特征的比较看四地菜名的文化异同,主要从相同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文化内涵进行考察与分析,在相同文化内涵上:鄂湘豫川四地菜名的语言特征均反映丰富的物产、多样的烹饪方式等物质文化、怀念历史人物的历史文化、追究吉祥富贵、创新包容的心理文化和饮食调和的观念。在具有相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再进行考察与分析,发现古楚文化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正是古楚文化对其各地的影响才导致四地菜名有着共同的文化反映。在不同文化内涵上:鄂湘豫川四地菜名的语言特征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内容。如鄂菜还反映独特鲜香风味、蒸煨技艺、喝汤的饮食习俗等内容。同时通过对菜系的相关研究结论总结出的菜系划分标准和鄂豫菜名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可以推断出鄂菜能够单独成为菜系,且与湘菜、川菜并齐,而豫菜是不能单独成为菜系,它的地位是弱于川菜、湘菜、鄂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