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多重致敏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收藏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多重致敏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多重致敏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     者:黄荷花 

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柴若楠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3[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10[医学] 

主      题:尘螨科 鼻炎 免疫疗法 常年性 多重致敏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变应原谱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标准化屋尘螨(house dust mite,HDM)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specific immunotherapy,SCI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月018年1月就诊于我院变态反应门诊,诊断为HDM诱发的AR患者,并接受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3年及以上疗程标准化SCIT,且随访资料完整。按年龄划分,成人组(14岁)和儿童组(≤14岁);按过敏原结果将其划分为单一组(HDM组,只对屋尘螨过敏)和多重组(包括屋尘螨在内有2个或更多过敏原),而多重组又进一步分为HDM+1组、HDM+2组、HDM+3组、HDM+4及以上组。在SCIT治疗前(T0期)、治疗1年时(T1期)和3年时(T2期)建立患者档案,以定期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形式评估并记录患者的疗效评分:鼻炎症状评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评分(TNNSS)、用药评分(TMS)、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评估SCIT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变应原谱、年龄的患者的疗效比较。记录分析治疗期间患者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SCIT的安全性。结果372例患者在SCIT治疗后T1期与T2期的TNSS、TNNSS、TMS、VAS、RQLQ评分均较T0期明显下降,T2期各项评分较T1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组内两两比较发现,T2期HDM组、HDM+1组、HDM+2组和HDM+3组的TNSS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改善率分别为92.5%、90.3%、89.1%及和89.5%,HDM+4及以上组TNSS改善率达到了60.9%,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射过程中,122名患者出现了局部不良反应,占全部病例的32.8%;统计不良反应发生759针次(总针次15336次),占4.95%,主要表现为肿胀、红晕、硬结、瘙痒,服用抗组胺药物或2小时内即可自行缓解,其中有2名患者各发生1次局部荨麻疹,予以口服抗组胺药物处理,一周内症状缓解;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SCIT对于AR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因治疗,越早越好。过敏原种类可能是SCIT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合并除屋尘螨以外的其他3种及3种以下过敏原的AR患者,SCIT疗效比较显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