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内蒙古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收藏
内蒙古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内蒙古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作     者:闫改红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伟华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主      题: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协调性 固定效应模型 

摘      要: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势必面临着转变与优化调整,同时,劳动力随之发生转移、资本与技术等生产要素随之流动,资源要素流动使得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发生变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二者的协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并且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与扩张,产业结构得到快速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产业结构也在逐步升级,但是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仍存在失衡问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未能实现同步发展,这会阻碍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进而影响内蒙古经济发展。因此,提升内蒙古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是当前经济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命题。本文在对国内外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配第-克拉克理论、库兹涅茨法则、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和钱钠里—塞尔奎因就业结构转变滞后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明确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1978-2021年就业与产业整体及内部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剖析,并分别测算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整体和内部的相关性。利用协调性系数测度内蒙古整体及各盟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运用耦合协调分析方法测度其协调状态,接着构建影响内蒙古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指标体系,运用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内蒙古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研究结论表明,自1978以来,内蒙古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基本符合就业与产业的一般演变规律,两者各自的比例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但是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仍存在不匹配现象,相关性测算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在吸纳一产多余劳动力方面比第二产业的作用更大;从协调性测度与分析可知,二者协调性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并不大,各盟市协调性呈现东、西、中依次降低的特点,耦合协调度测度结果显示内蒙古整体及各盟市就业和产业结构处于失调状态;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看,工业化程度对内蒙古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和投资水平对其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综合内蒙古的发展现状以及研究结论,本文从着力发展新型绿色工业以提高第二产业发展质量、合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加大教育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投资结构与扩大投资规模、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释放剩余农业劳动力等方面为促进内蒙古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