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记忆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社区活化设计研究 ——以沈阳和睦路工人村204地块为例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潘天阳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摘 要:工业遗产社区承载着一个城市丰富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是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也是工业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发展与工业遗产社区在保护更新中存在的矛盾成为近年来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查阅与理论研究、实地踏勘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首先,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做了基本阐述,确定论文写作的切入点以及研究内容和框架;详细解析了场所记忆、工业遗产社区与活化的相关概念及定义,针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症结反思。其次,分析了场所记忆对工业遗产社区活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场所记忆感知媒介及其在工业遗产社区的唤醒方式,形成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以场所记忆感知视角探索工业遗产社区活化方法,发掘与延续社区工业景观特性,重新连接断裂的城市肌理,将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交融。再次,结合相关案例对工业遗产社区活化设计的相关原则、策略进行梳理,提出场所记忆视角下工业遗产社区活化方向具有综合性、普适性意义的设计方法。最后,借以沈阳和睦路工人村204地块的活化设计实践进行实例研究,实现工业遗产社区可持续的重要发展趋势;对工业遗产社区活化设计引入场所记忆理念进行总结及展望。工业遗产社区的保护更新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是充满前瞻性、挑战性的课题,对探索存量更新时代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从人与场所建立记忆情感链接的人本主义视角出发,探寻与之相适的更新改造模式和方法。工业遗产社区作为本土文化传承的承接空间,是城市复兴中的重要一环,其场所记忆对城市生成的作用是影响深远的,这种记忆也会为场地注入精神与魅力。通过场所记忆感知媒介的活化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工业遗产,实现工业遗产社区的再生。